炒房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持续推动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021年08月16日
全 文ALL
更加注重扩大内需 着力提升内生动力
2021年08月16日
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复苏势头,大宗商品价格及美国通胀高企,而劳动力市场恢复迟缓。二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但内需总体偏弱,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内需偏弱,经济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不利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一旦外需明显减弱,则我国经济可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未来一段时期,在积极推进全民免疫的同时,宏观政策不宜过早收紧对内需的支持力度,应进一步提高前瞻性,适当加大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着力提升内生动力。要加快产业链补短板和锻长板,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要防止多项政策同时收紧导致经济收缩过猛,更加注重财政、货币、房地产调控、生态环保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加注重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要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全 文ALL
多措并举保护数字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
2021年08月13日
全 文ALL
“第一个百年” 银行理财的“双本源回归”
2021年08月12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2021年第33期)
2021年08月16日
一、又见私募爆雷 机构非法吸存7.17亿
据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消息,犯罪嫌疑人邵良军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已于近日由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移送该院审查起诉。经查,深圳市巨星龙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先后发行多只私募基金产品,并通过与高端会所交换客户资源及“路演”等方式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发布产品,承诺保本付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总资金7.17亿元,投资总人数264名,未兑付总额约5.75亿元。工商信息显示,巨星龙基金成立于2015年12月7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刘江鹏,其持有巨星龙基金100%股份。巨星龙创投成立于2015年10月8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巨星龙基金持有巨星龙创投99%股份。不少私募基金爆雷案例显示,私募基金的运行很容易走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误区。据不完全统计,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犯罪的案例中,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起诉的案例占比超过80%。(券商中国)
二、500亿明星基金经理“踩雷”医药股
明星基金经理因业绩表现不佳道歉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过去一年赚钱效应刺激下,爆款基金频繁出现,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持续攀升。但随着市场波动,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却急转直下。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年末管理规模近500亿的明星基金经理邬传雁,目前其所管理的6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全部告负。其中泓德卓远年初以来收益率为-10.26%,表现最差,最大回撤达到-23.04%。值得一提的是,泓德卓远于2020年12月18日发行,该基金在首发当日就热卖超过百亿,并“一日售罄”提前结束募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7日,邬传雁自2015年8月开始管理的泓德远见回报,在这期间的总回报为192.45%,年化回报22.34%。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公募基金表现不错,明星基金经理的吸金效应增强,管理规模数百亿甚至千亿的基金经理都有出现。但规模做大后管理难度必然也会增大,尤其是在市场风格切换之时,基金经理的业绩出现短期波动也是在所难免。(21金融圈)
三、深圳顶级学区房大跌500万流拍
一直以来,在二手房市场交易中,学区房都堪称“硬通货”,同时也是炒房客的重点目标。但近期,深圳学区房的热度明显降温。在此前,深圳百花片区的长城花园优质学区房遭遇流拍。在京东拍卖上,一套更加昂贵、堪称深圳顶级的学区房,同时与市价相差500万元以上的竟也遭遇了流拍。一些远低于此前成交价的优质学区房也无人问津,深圳的学区房拍卖市场景象惨烈。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各界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草案》明确提出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优化教育结构。有机构指出,“大学区制”概念打破了传统学区学位的概念,防范特定区域炒作学区房的现象,降低学区房的热度,同时也引导购房者理性购房。虽然上述《草案》仍在征集意见阶段,但目前不少有学区房购买意向的人已开始观望,唯恐在高点买入学区房后遭遇房价大跌。有新闻称,有的买家甚至准备放弃200万元的定金毁约。(中国证券报)
四、“雪球”产品成网红爆款 监管层提示三大风险
券商创新一直在路上,但创新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是监管重点领域。近日记者获悉,各大券商场外业务部均收到监管函,要求强化“雪球”产品的风险管控。这种被称为“雪球”的产品,全称是“雪球型自动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凭证”,是场外期权模型的一种,今年以来持续火爆。本次监管层发文,主要在于提醒各证券公司应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相关业务条线合规风控体系建设。文件指出,“雪球”产品适应了部分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投资交易需求,同时,作为一类结构复杂的场外衍生品,发行雪球产品对投资者适当性及销售管理、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风险点:一是投资者销售适当性风险。雪球结构具有高票息但非保本的特点,当挂钩标的指数发生大幅连续下跌时,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较大幅度亏损。二是证券公司对冲不充分的风险。目前,证券公司波动率敞口缺乏较好的对冲工具,波动率对冲整体较粗糙。三是表内亏损风险。(每日经济新闻)
五、美联储尚未减码 金融市场流动性指标预警美股
一项衡量美国金融流动性的指标正闪起警报,尽管美联储还没有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在过去这项指标的下降,预示了过去十来年两次最严重的股灾。这个信号模糊不清,但过去曾发出有意义的征兆。粗略地说,它就是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在经济学界被称为马歇尔K值(Marshallian K)。它近期转负,为2018年以来首次,意味着GDP的增长速度快于政府的M2账户。这一差距源于经济增长迅速使可用资金耗尽。在人们认为流动性过剩支撑着从比特币到网红股(meme stocks)等各种资产的上涨之际,这种赤字可能成为市场的一个问题。“换一种说法,正在复苏的经济现在正在从股市曾经独占的大杯中喝酒。”Leuthold Group的首席投资官Doug Ramsey上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有多大威胁?虽然股市在1990年代频繁出现负K值的情况下继续上涨,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模式,却提醒大家要谨慎。(汇通网)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2021年第33期)
2021年08月16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银保监会就《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对原保监会印发的《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监会令[2004]第13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共分六章,共四十二条。第一章总则,主要对适用业务及机构范围作出界定;第二章准备金的种类及评估方法,对非寿险业务的各项准备金定义及提取方法进行明确;第三章内控管理,对保险公司在准备金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内控管理作出要求;第四章监督管理,对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对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监督管理内容及方式进行明确,第五章法律责任,依据《保险法》对非寿险准备金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明确;第六章附则,对实施时间等其他未尽事项进行说明。
《征求意见稿》相比《试行办法》修订的内容主要有六方面:一是将非寿险准备金评估规则与会计准则、偿二代监管制度协调一致;二是总结提炼非寿险准备金监管的实践经验,将《试行办法》配套规范性文件中关于准备金监管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梳理,集中体现在《征求意见稿》中;三是增加内控管理规定,督促保险公司完善非寿险准备金工作相关制度;四是增加监督管理规定;五是增加法律责任规定,依据《保险法》对非寿险准备金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明确;六是删除《试行办法》中的准备金报告章节,作为细则另行发布。
下一步,中国银保监会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根据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并适时发布。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由于制定《试行办法》的时间较早,财险行业关于准备金计提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其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相关要求和市场变化,需要通过系统性的修订来进行完善。《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监管制度,增强非寿险准备金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保险公司准备金管理水平。
(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制定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1年10月1日起实施。
《规定》共三十四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派出机构监管职责的总则性规定,包括监管职责体系、派出机构履职原则;二是明确派出机构的主要监管职责,包括对机构、人员、业务等方面的监管;三是明确银保监会授权派出机构履行的其他监管职责,主要包括偿付能力监管、辖区内重大风险事件处置等;四是明确与履行监管职责相关的内容,包括行政处罚、复议受理等;五是明确派出机构应当与辖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等建立健全监管协调机制。
发布实施《规定》是银保监会依法提高银行业保险业监管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加强督促指导,做好《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公布监管对象名单,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明确派出机构职责边界,提升派出机构履职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提高监管效能。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职权法定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也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基础。但是,针对派出机构监管职责的授权问题,目前仍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规定》遵循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科学配置以及侧重原则性、指导性的思路,有助于明确派出机构的监管职责依据,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监管作用,进而提高银行业保险业监管的整体效能。
(三)中国银保监会发布2021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2021年二季度银行业和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稳健增长。2021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336万亿元,同比增长8.6%。2021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439亿元,较年初增长7.4%。
银行业和保险业持续加强金融服务。2021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47.6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速29.3%。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6.5万亿元。2021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4.2%。赔款与给付支出7531亿元,同比增长21.4%。2021年上半年新增保单件数221亿件,同比下降7.4%。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6%,较上季末下降0.05个百分点。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56.2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52.4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8万亿元。
商业银行利润继续增加,保持较强风险抵补能力。2021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0.39%,较上季末下降0.89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83%,较上季末下降0.07个百分点。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74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3.23%,较上季末上升6.09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9%,较上季末上升0.02个百分点。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0%,较上季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1%,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48%,较上季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1.21%,较上季末下降0.55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57.62%,较上季末下降0.85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1.52%,较上季末下降0.28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8.08%,较上季末上升0.92个百分点。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2021年二季度,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在总资产稳健增长的同时,金融服务也在持续加强,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有了显著提高,这将有效缓解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支持小微企业持续经营,起到了“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作用。此外,商业银行不良率有所下降、利润继续提高,并保持了稳健流动性水平,这表明我国信贷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有助于稳定我国宏观经济。
二、观点聚焦
一、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适度货币增长 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密切跟踪研判物价走势,稳定社会预期,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报告还指出,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实施好信贷增长缓慢省份再贷款政策,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经济参考报)
(二)王春英: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表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其中,经常账户顺差1222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5%,继续处于合理区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2021年上半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23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4536亿美元,同比增长36%,体现了国内生产能力提升,以及外部需求回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进口12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主要是内需恢复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
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2021年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438亿美元,同比下降43%。旅行、知识产权使用费和运输是主要的逆差项目。其中,旅行逆差444亿美元,同比下降28%,主要是跨境旅游和留学仍然受到境外疫情蔓延的抑制;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156亿美元,同比增长21%,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和支出均有所增长,反映了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扩大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成果;运输逆差75亿美元,同比下降61%,主要是运输服务收入增速快于支出。
三是直接投资延续较高顺差。2021年上半年,直接投资净流入1237亿美元,主要是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796亿美元,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净流入976亿美元和820亿美元,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559亿美元,显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平稳有序。
当前,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外部经济均衡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为我国经常账户的平稳运行和基本平衡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
全 文ALL
国际金融通讯(2021年第30期,总第46期)
2021年08月14日
IMF
气候变化相关的政治经济问题
IMF亚太部副部长弗里切等撰文,介绍了IMF关于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策略的研究。研究表明,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特别是最有效的、基于市场机制的政策安排(如碳定价),很可能会遭受来自用能行业和公众的反对。但如果在环境保护政策设计时,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并实施一些补充政策来保护弱势家庭,那么这些反对意见及其带来的成本则可以避免。
对此,该文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考虑到更高的碳定价对较贫困人口的负面影响越大,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如何在推行环境保护政策时,缓解新政策可能带来的不平等问题。第二,为较贫困人口以及就业受到影响的人口提供社会保障。第三,充分考虑油价及工业基础结构,降低绿色经济的转型成本:政府可以在油价较低的时候,推行环境保护政策;如果现有的工业结构较依赖于非清洁能源,则可以先考虑将产业结构多样化,减轻对非清洁能源的依赖。
研究还表明,只要在政策推行过程中政府公开成本和收益分析,那么经济效率次优的政策很可能会具备更大的政治吸引力。例如,选民往往更容易接受非市场化的手段,包括限制发电厂排放及补贴、投资研发项目等。[1]
美联储
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分析及展望
8月4日,美联储委员会副主席克拉里达发表演讲。其认为上周发布的GDP数据表明,二季度美国经济已经从经济恢复阶段过渡至经济扩张阶段。近期,国民经济研究局的商业周期测定委员会表示,该轮经济衰退从去年三月份开始,到今年四月份结束,为历史上最严重但持续时间最短的经济衰退。目前,虽然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快速扩散为经济前景带来了下行风险,但是有效的疫苗研发及接种和货币及财政政策都将进一步支持经济活动的扩张。与其他经济周期相同,该周期中,就业的复苏迟于GDP的恢复。因此,目前总体就业水平依旧在恢复阶段。
六月份,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平均预期GDP同比增长率2021年为7%,2022年为3.3%,2023年为2.4%;失业率2021年为4.5%,2022年为3.8%,2023年为3.5%;核心通胀率2021年至少为3%,且在未来两年中回调至2.1%。
克拉里达认为,如果未来的就业情况和通胀情况达到目前的预期,那么截至2022年年底,经济将会达到美联储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的标准,即充分就业,且长期通胀率达到2%的水平,并在一段时间内高于2%:如果就业情况按照委员会平均预期的情况发展,那么劳动力市场将于2022年年底实现充分就业;同时预测,通胀率将于未来三年持续高于2%。
克拉里达还强调,在美联储的新框架下,有效下限很可能会限制货币政策的空间,但不会对财政政策带来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应当考虑到这点问题,并与财政政策进行配合。同时,委员会将在未来的会议中,评估经济是否达到了国债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购买计划的目标。根据评估结果,随后资产购买计划的速率和结构都可能会有所调整。[2]
央行数字货币:并没有太多现实价值
美联储委员会成员沃勒于8月5日发表演讲,认为美联储没必要发行数字货币,并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能否切实解决美国支付系统的主要问题表示怀疑。该演讲中的数字货币只代表通用的、基于账户的CBDC。
沃勒认为,现行的美国货币体系中,美联储与商业银行的分工明确,配合效率高。事实上,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才应该介入市场来解决相应问题。然而,目前的美国支付系统并没有这样的问题。
不再使用纸币并不是CBDC的任务:这一情况是由政策决定,而非经济运行的结果,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美元纸钞不会被CBDC替代。目前的美元支付系统能够很好地覆盖美国国内及国际范围的转账,因此美联储不需要用CBDC来提升支付系统的范围和效率。要提高支付服务速率,商业银行及美联储都在研发国内及跨境实时支付服务,而这些尝试都与CBDC无关;要提高金融普惠性,CBDC也绝非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比起美联储,私人部门在降低成本及创新方面更胜一筹,因此CBDC也很难保证有效地降低支付系统成本;美联储无法依靠CBDC来强化监管,阻止加密资产相关的非法活动。美联储不应当为了获取CBDC开户人的金融交易信息及交易规律来开发CBDC;美联储不需要为了保持美元的地位,研发CBDC,因为国际社会不会只因为CBDC而放弃美元,转而使用其他货币;最后,新型的私人货币不会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造成特别的影响。其他国家选择将其汇率同美元挂钩,意味着它们进口了美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与美元挂钩的商业银行及相关的稳定币是美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通道,这不仅不会削弱美国货币政策,甚至还会强化美元的地位。[3]
欧央行
欧元区经济和金融状况
欧央行于8月5日发表经济公报。欧元区的金融方面,2021年6月10日至2021年7月21日,欧元隔夜指数远期曲线近端保持不变,但远端向下移动,反映出市场对长期负利率的持续预期。欧元区的长期主权债券收益率下降,部分扭转了过去几个月来的上升趋势。外汇市场上,参考42个欧元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的欧元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0.8%。货币方面,广义货币(M3)年增长率5月为8.4%,4月为9.2%;M1年增长率5月为11.6%,4月为12.3%。
欧元区经济活动方面,在2021年一季度GDP环比下降0.3%后,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调查数据和高频指标都表明,由于防控措施的放松及疫苗的成功,2021年二季度实际GDP将会有所回调。在工作保留计划的支持下,五月失业率为7.9%,比四月低0.2%,但依旧比疫情前的2020年2月高0.6%。中长期来看,欧元区经济将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下,继续稳步复苏。物价方面,2021年6月年通货膨胀率为1.9%,略低于5月的2.0%,价格上涨主要受临时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能源价格通胀。尽管未来几个月通胀率可能进一步上升,但是随着临时因素的减弱,通胀率可能会在2022年初再次下降。然而,随着疫情的减弱,中期通货膨胀率将会再次逐渐上升。[4]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Davide Furceri, Michael Ganslmeier, Jonathan D. Ostry, “Managing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https://blogs.imf.org/2021/08/05/managing-the-political-economy-of-climate-change-policies/
[2] Richard H. Clarida, “Outlooks, Outcomes, and Prospects for U.S. Monetary Policy,”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clarida20210804a.htm
[3] Christopher J. Waller, “CBDC: A Solution in Search of a Problem?”,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waller20210805a.htm
[4] European Central Bank, “Update on Economic, Financial and Monetary Developments,” https://www.ecb.europa.eu/pub/economic-bulletin/html/eb202105.en.html
全 文ALL
【NIFD季报】2021Q2房地产金融
2021年08月13日
从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来看,2021年上半年住房销售规模大幅上升;住房价格仍在上涨,且出现明显的分化特征;住房租赁市场升温,部分城市租金价格涨幅较大;土地市场供给缩量,成交溢价率和均价重回上升趋势;一线城市住宅库存去化周期基本保持稳定,二线城市住宅库存去化周期持续下降,三线城市住宅库存去化周期有所上升。
从房地产金融形势来看,房地产金融风险仍是监管重点。个人住房金融方面,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尽管仍处于高位,但增速进一步下降;在LPR短期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的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额度不足,个贷利率有所上升;从部分城市新增住房贷款价值比的估算情况来看,新增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保障程度较高,个人住房贷款整体风险可控。房企融资方面,开发贷余额增速持续回落、存量规模下降,房地产信托规模大幅压降,境内信用债发行规模增速下降、存量规模压缩,境外信用债发行规模下滑,房企主要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投资者对房企的金融支持力度产生更大分化,主要融资渠道均更为偏好经营风格稳健、财务杠杆率合理的房企。
风险提示方面,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有以下风险点值得关注:第一,部分城市住房租金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第二,在房企存量有息债务高企、偿债高峰集中来临、融资政策持续收紧、行业内分化加剧的背景下,部分杠杆率较高且资金周转能力较弱的房企发生债务违约的风险上升。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债券利率震荡回调可能性较大
2021年08月12日
全 文ALL
迎接数字化的挑战
2021年08月11日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