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季报】探索建设农业保险强国之路——2024Q1保险业运行
2024年05月20日
中央一号文件于2024年2月发布,明确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并且连续21年对农业保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此前,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建设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双重背景下,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建设农业保险强国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农业保险强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一是不断完善农业收入“稳定器”功能,助力农业现代化;二是提升主粮作物风险保障水平,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有效发挥农业保险增信作用,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四是制度建设持续推进,补贴政策不断优化。
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但大而不强。存在着三方面的短板,包括: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数据要素配置效率有待增强。建设农业保险强国,需要走法制化和强监管之路、走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之路、走数智化发展之路、走创新发展之路。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商业银行数字化营销需厘清哪些重点?
2024年05月15日
全 文ALL
组建地级市农商行应注重因地制宜
2024年05月13日
全 文ALL
金融强国背景下的银行数字化转型
2024年05月10日
全 文ALL
第二届中国金融学论坛“锚定金融强国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
全 文ALL
【NIFD季报】中央稳基建,地方财政活力有待激励——2024Q1地方区域财政
2024年05月17日
中国财政长期以来处于“财权上收、事权下放”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不平衡逐渐加剧,事权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仅国防、外交为中央政府主要事权,其余领域均多为地方政府承担。
第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表现较弱,经济波动制约地方税收收入增长,文旅等需求增长较快的行业带动消费税表现较好,而需求持续较弱的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相关的契税、土地增值税、土地出让收入表现较差,第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收支继续下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区域性特征,第一季度资源型地区青海、山西、内蒙财政收入大幅下滑,部分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地区吉林、新疆主要为主体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带动税收增长。
在经济下行和房地产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地方收入结构呈现两个特征:一是转移支付收入逐渐替代政府性基金收入成为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二是地方政府可用自主财力空间收缩。受财政收入下滑制约,财政自有空间不断收紧,第一季度地方财政支出增速较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较弱,同时经济发展趋缓对财政的制约性不断增强,基建投资相关支出越来越依赖债务融资。第一季度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呈现地方政府财政重在保民生、基建支出由中央财政发力的特点,中央政府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共同事权和支出责任以及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行支持。
第二季度财政需要更加积极,加快支出进度。一方面运用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工具来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对财政收支结构进行改革提升财政效率。第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以激发地方财政积极性为目标,优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加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培养地方政府新财源,提升财政支出效率。第二,财政内部央地之间的纵向结构不平衡是制约财政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因此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优化央地财政收支结构,提高中央政府的民生支出责任。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杨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面临新挑战
2024年05月16日
全 文ALL
【NIFD季报】供给滞缓、等待需求减退——2024Q1全球金融市场
2024年05月15日
2024年第一季度,持续不降的通胀和强劲的就业数据不断打击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高利率环境持续更久使得全球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风险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主要经济体国债利率普遍上行。在总供给增长面临瓶颈而总需求尚有支撑的情形下,美国经济最有可能前景为温和“滞涨”。需关注移民政策变化对总供给影响以及高利率对总需求影响。日本结束负利率政策,国债利率加速上行。展望未来,日本央行大概率采取审慎渐进的加息政策,但短期内日元或将继续承受贬值压力。欧元区摆脱技术性衰退但复苏分化,公债利率上行。由于通胀持续降温,市场预期欧元区6月先于美联储降息,但降息空间有限。
2024年第一季度,美元保持强势,其他主要货币兑美元普遍贬值。美日与美欧利差驱动美元指数明显上涨,季度内上涨3.09%至104.51。其中,日元兑美元逼近155关口,创近34年以来新低。未来,美国通胀以及货币政策变化决定美元指数走势。短期内,在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仍好于日欧,且利差尚未逆转的前提下,美元指数仍将处于较高位置。
2024年第一季度,在高利率及降息预期弱化冲击下,全球主要股市冲高回落。美国经济超预期表现助推美股创历史新高,即使4月份经历了一定的下跌,美股当前估值水平仍然较高,伴随高利率的持续存在,美股维持高估值的压力持续存在。
2024年一季度黄金、石油和铜价等大宗商品价格与美元齐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展望二季度,黄金虽然在一季度表现出一些“去美元化”的因素,但黄金与美元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发生本质改变。考虑到一季度情绪和投机因素较强,后市可能震荡下行。原油方面,美国滞胀情况下,短期内难以形成资金面和供给面支撑。但供给偏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仍在,油价二季度或将震荡走弱。铜价方面,中国需求仍是价格主导因素,二季度有望转向旺季,铜价仍存上升空间。铁矿石一季度价格探底,但国内财政政策存在一定支撑,二季度价格有抬升可能。大豆价格逻辑在二季度将由南美切换至北美,重点关注美豆种植面积,此前增产预期较为强力,如果种植面积不及预期,可能拉高大豆价格。而玉米价格缺乏明显多空方向,二季度大概率维持有底震荡格局。
2024年一季度,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持续迭代。国际方面,主要进展在多模态和视频生成模型上。国内方面,一是人工智能模型文本处理容量取得突破;二是人工智能模型布局向立体式发展,产业级模型、垂直场景模型等轻量级大模型和相关应用创新频出。在人工智能井喷式发展的浪潮下,主要投资方向包括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目前,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一定差距,包括算力资源短缺、算法积累不足和训练数据质量不高与数量不足等问题。在长期影响方面,从国别视角来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增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剧数字鸿沟;而从国内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对具体工作岗位的影响要看其提供的是替代效应还是互补效应。
2024年一季度,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得益于1、2月份强烈的降息预期。跨境支付方面,SWIFT联合多家央行、商业银行和金融基础设施开展的CBDC互联解决方案第二阶段沙盒测试成功,试验了包括TvP、PvP、DvP和LSM等用例。近年来,SWIFT已经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未来包括我国参与的mBridge等多边CBDC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均可能成为其竞争者和替代选择。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18期
2024年05月13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量稳价降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着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为支持实体经济留有后劲,提升信贷增长的质效和稳定性。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51.8万亿元,同比增长9.2%,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9.6%,比年初增加9.5万亿元。报告称,目前,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信贷需求较前些年出现“换挡”,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即使信贷增长比过去低一些,也足够支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
点评
一季度金融机构信贷冲高现象有所缓解,在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投放节奏更趋均衡。金融机构贷款量稳价降,结构持续优化。
(二)证监会:规范市场化融资行为
中国证监会网站10日消息,证监会2024年5月10日发布了修订后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下称《规定》),新规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优化发展理念,统筹规范融资行为。一是校正机构定位。明确要求上市证券公司端正经营理念,聚焦主责主业,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突出价值创造、股东回报和投资者保护,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管理要求,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在规范公司治理等方面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二是规范市场化融资行为。要求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资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证监会)
点评
证监会将坚守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主线,持续加强证券公司日常监管,强化执法问责,督促上市证券公司将《规定》的一系列新要求落实到位,并将实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向全行业辐射,促进证券行业机构高质量发展。
(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决策部署,在中央金融委的统筹指导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把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落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共五个部分、二十条,分别从总体要求、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银行保险机构职能优势、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组织管理体系、做好监管支持等五个方面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系统部署。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点评
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强督促指导,抓好《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细化政策要求,确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
二、观点聚焦
(一)张明: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指出,确保中国经济尽快回归潜在增速,实现高质量增长,是成功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最重要前提。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总需求不足,面临负向产出缺口。中国政府应该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速尽快回归潜在增速。考虑到当前私人部门消费与投资动力不强的现状,扩张性财政政策应该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由于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普遍较重,中央财政在当前应该进一步发力。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中央政府的财政空间依然是非常宽裕的。
通过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实施更具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速回归潜在增速,我国政府就能够从遏制债务增量与消化债务存量两个角度双管齐下,做到治标与治本兼顾,成功化解当前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理论动态》第2349期)
(二)黄益平:化解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需要降低宏观经济失衡矛盾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近日指出,市场经济也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一旦出现一个新兴产业,大量的资源会集中到这个新兴产业,最终就容易造成产能过剩问题。这是正常现象,甚至可以被称为市场失灵现象。如果市场机制能正常发挥作用,一旦出现产能过剩,过剩产能会被逐步出清。当然,出清过剩产能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化解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首先还是需要下功夫降低宏观经济失衡矛盾;其次把产业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创新链的前端,不要过多地支持产能复制;第三是约束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一窝蜂地支持所谓的新兴产业;最后是强化市场纪律,既然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市场会帮助他们出清相当大部分的过剩产能。
(经济观察报)
全 文ALL
【NIFD季报】金融监管改革在深化 资本市场再发“国九条”——2024Q1中国金融监管
2024年05月13日
2024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向好趋势进一步明确,金融系统整体稳健发展。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进一步阐释金融强国战略,着重明确金融强国的六个关键核心金融要素,着力推动建设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着力优化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贷款的管理规范,确保金融体系稳定。我国数据安全监管要求不断强化,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正在征求意见,着力进一步完善金融数据监管与治理,确保数据安全。我国资本市场优化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国家出台第三个“国九条”,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发展质效。金融系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深化,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绿色低碳发展系列举措,着重写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