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借贷的风险及应对之策: 基于信用利差的分析
2016年11月01日
胡滨
由于国内金融抑制程度较深,金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全面满足,网络借贷基于互联网技术发挥了长尾效应,提高了长尾客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引发其爆发式增长。但是,网络借贷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网络借贷利率对于基准利率、期限结构以及借款规模不敏感,其信用利差定价机制不完善。网络借贷由于民间金融属性、资金可得性、监管规避性以及产品公募化使得其信用风险和利差无法有效定价。长期的监管缺位、扭曲的监管体制等问题亦是信用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的重要原因。理顺网络借贷的监管体制,认清网络借贷的金融本质,强化信用利差定价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建设,是网络借贷稳健发展的必要政策选择。
全 文ALL
非信贷资产业务与商业银行中长期转型
2016年11月01日
曾刚
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依赖传统存贷利差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以资产管理、债券和衍生品交易、同业拆借等为代表的“交易型业务”,正在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非信贷资产种类不断丰富、规模持续增长。
全 文ALL
实践与创新 绿色金融之路上的商业银行
2016年11月01日
曾刚
对商业银行而言,发展绿色金融不仅是支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一个重要责任,也是银行自身抓住发展机遇,促进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实现自身资产结构优化的需要,在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全 文ALL
资本流动新格局增加我国货币政策外溢性
2016年11月01日
彭兴韵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新变化表明,中国金融将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场所,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影响力将逐渐上升。国际资本为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规避全球经济波动的风险,正逐渐加大对中国的证券投资,这正是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变化的结果。
全 文ALL
经济全球化有所倒退 但金融非常活跃
2016年10月31日
全 文ALL
风险本身就是金融的核心要素
2016年10月31日
全 文ALL
从金融伦理看互联网金融社会责任
2016年10月31日
杨涛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有更加长远的眼光来考虑如何构建一个共赢、共享的生态体系,这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全 文ALL
回归健康理性,“互联网+ 社区金融”探索新蓝海
2016年10月31日
杨涛
互联网新金融要远离“喧嚣”,回归健康理性,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就是社区金融。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技术支撑下,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是新兴互联网金融组织,都可以着眼全新的社区金融发展战略,努力弥补这一重要的金融“短板”。
全 文ALL
共享时代的资管变革
2016年10月31日
杨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意味着全新的共享性经济发展道路,涉及收入与财富分配、资源与要素配置、市场参与主体的协作共赢关系等。在共享型经济发展道路之上,共享经济模式是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的实现形式之一。例如,Uber和Airbnb作为共享经济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分别为出租车业和酒店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全 文ALL
有效协调稳增长与促改革两大目标
2016年10月31日
张跃文
“十三五”期间,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