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需要冷思考

2023年09月25日

全 文ALL

支付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09月25日

全 文ALL

数字经济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新动能

2023年09月22日

全 文ALL

多措并举活跃资本市场

2023年09月22日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39期

2023年09月25日

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9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风险提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出,当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频发,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财产损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通常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施:步骤一: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步骤二: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步骤三:以“投资返利”虚假平台转移资金。此类诈骗造成的损失金额巨大,受骗人群众多。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示:一,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二,不轻信来路不明“小道消息”。不贪图“一时便宜”因小失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强调,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避免因个人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证券日报之声) 二、权益市场震荡 近七成投连险账户8月现亏损 受权益市场震荡调整影响,今年以来,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于一体的投连险频频遇“考”。数据显示,8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2.11%,为年内最低。纳入统计的217个投连险账户中有69个取得正收益,占比31.80%。这也意味着,有近七成投连险账户8月出现亏损。权益市场波动,被认为是投连险账户收益走低的主要原因。从不同类型账户的表现来看,8月,除货币型账户平均回报率为0.15%外,其余6类账户平均回报率均现不同幅度亏损。值得关注的是,纳入统计的指数型、激进型、混合激进型、混合保守型账户8月“全军覆没”,账户普遍出现亏损。其中,6个指数型账户亏损最高为 -6.01% ,最低为-4.36%;46个激进型账户亏损最高为-9.29%,最低为-2.77%;40个混合激进型账户亏损最高为-6.93%,最低为-1.55%;28个混合保守型账户亏损最高为-4.83%,最低为-0.14%。(金融投资报) 三、债市压力得到缓解 后市投资仍需谨慎 承压多日的债券市场出现了小幅上涨。截至21日发稿,银行间市场主要利率债收益率皆下行。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个基点报2.175%,3年期国债下行1.75个基点报2.2975%。而资金面则出现期限的“冰火两重天”现象。隔夜资金利率大幅下行,跨季的14天期和7天期资金利率则大幅上行。截至发稿,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13.22个基点至1.8897%,GC001利率下行7.5个基点至2.035%,GC007利率上行89个基点至3.195%,GC014利率上行4个基点至3.18%。“非银资金转紧预示多数机构对月末债市的担忧,尽管今日债券市场回升,不过仍要谨慎做多。”一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说。多笔政府债券“发飞”的现象也证实了目前市场情绪不佳。此外,在巨量供给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也出现“发飞”的情况。21日,“23湖北债114(专项)”发行期限为20年,边际利率为3.07%,与国债利差高达25个基点。(上海证券报) 四、个人贷款“三查”不到位 中航信托被罚140万元 9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江西监管局公布了7张罚单,剑指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罚单显示,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个人贷款“三查”不到位;向不符合规定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发放信托贷款贷后管理未尽职。对于上述违法行为,中国银保监会江西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对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处罚款140万元。公开资料显示,中航信托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以从事金融业为主的企业,由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华侨银行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分别84.42%、15.58%,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记者注意到,除了中航信托,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违规被罚。此前,因违反外汇登记管理规定,重庆信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外汇管理部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2万元。今年3月末,因非洁净转让信贷资产、掩盖表内外资产质量,内部风险控制欠审慎等违法违规事实,原中国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对重庆信托罚款200万元。(深圳商报) 五、危险里程碑 美国债突破33万亿美元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8日,美国国债达到3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迎来又一个“危险里程碑”。与此同时,因预算案仍未获通过,政府面临“关门”风险。美媒称,美国政府和国会应对严峻挑战的能力大幅下降,两党目前的做法无法恢复财政的理性和可持续性,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据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报道,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8日下午,美国国债达到了33.04万亿美元。40年前,美国的国债还徘徊在9070亿美元左右,没有突破万亿美元。据美国财经媒体“Finbold”计算,在国债高达33万亿美元的情况下,美国平均要向每位纳税人征收约25.5万美元的税款,才能偿还国债。美国彼得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彼得森批评称:“随着立法者从一场短期财政危机转向下一场短期财政危机,我们的国债在不断堆积,一万亿接着一万亿。”据报道,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未来三十年美国国家债务规模将翻倍。与此同时,利率飙升也使得偿还国债变得愈发艰难。(中国新闻网)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37期

2023年09月25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美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 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根据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达成的共识,中美双方商定,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包括“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经济工作组”由中美两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金融工作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两个工作组将定期、不定期举行会议,就经济、金融领域相关问题加强沟通和交流。 (人民银行) 点评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加强经济金融领域的沟通协调,稳定全球市场信心和预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美经济领域工作组的建立,提供了相通的平台,创造了共进的契机。 (二)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的要求,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第一组10家,包括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人民银行) 点评 持续做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工作,增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促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人民银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9月20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7月中旬以来,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回升向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稳中有升的,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对美元双边汇率有所走贬,对非美元货币保持了相对强势。近期,国内稳经济、稳预期政策陆续出台落地,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更多积极的边际变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稳向好,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 (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在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二、观点聚焦 (一)黄益平:清晰区别调控、监管与市场的功能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近日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金融体系也要与时俱进。往前走的核心要求是,一手要提高金融的效率,另一手要管住金融风险。在这两手同时开展时,意味着我们的监管肯定要加强。在加强监管时,我们一定要把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市场机制三个不同的功能明确区分开来。我们去调控宏观经济并不是说要用一些行政性的手段来直接指导经济活动,加强监管也不是要求直接对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和资金配置提出直接的要求。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根本的目的还是让市场更有效,更稳健地运行,从而更好地支持我们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第一财经) (二)张明: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日前指出,在遏制债务增量方面,有四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在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出现永久性萎缩的新背景下,要通过财税体系改革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大致匹配。第二条建议是,未来对于全国性或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应该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债或省级政府发行一般债进行融资,不要让更低层级政府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融资。第三条建议是要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体系,统筹考虑增长指标与债务指标。第四条建议是,要推动平台公司转型。 (澎湃新闻)
全 文ALL

张晓晶:把握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

2023年09月22日 张晓晶

全 文ALL

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体系重构

2023年09月22日 尹振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金融服务行业基本上延续两条创新发展路径:金融需求与科技深化,且历经了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阶段。当前,金融科技深度嵌入金融服务行业,并通过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形成了“双重法则”,即金融科技通过市场化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同样给我国统一大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亟待通过政府配置实施金融监管,因为金融科技“混业性”与金融监管“分业性”存在发展冲突,金融科技“去中心化”与金融监管“趋中心化”存有逻辑分野,金融科技“风险复杂化”与金融监管“目标分散化”具有现实矛盾。因此,通过重点比较中外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监管体系的异同,重构我国统一金融科技大市场的监管体系:变革金融监管理念,对金融科技实施统一监管;创新金融监管工具,稳步推进“监管沙盒”建设;调整金融监管目标,防范金融风险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全 文ALL

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人民币国际化

2023年09月21日

全 文ALL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23)》发布暨 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