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未来三年要打一场管理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Home > MediaCoverage > 未来三年要打一场管理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未来三年要打一场管理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进入2018年,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形势将呈现何种趋势?1月1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主办的2018高金新年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分享了他对于中国及全球金融趋势的看法。
他称,全球经济的危机并未过去,而是进入了下半场,而中国经济则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
全球经济:短期稳定可期,长期增长堪忧
关于全球经济,李扬认为,在所有分析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论述中,习近平主席去年年初在达沃斯论坛上关于全球化问题的演讲,最为精辟、透彻。
“习主席明确指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存在三大矛盾:第一个矛盾是增长动能不足,增长动能追根溯源来自科技进步,但是,由于科技进步也存在周期,旧的引领经济发展的动能已在减弱,而新的动能还不足以替代,也就是说,我们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
李扬继续介绍说,第二个矛盾是全球经济治理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200年里,占全球人口10%的发达经济体,却要占去全球GDP的70%到80%。但到了2008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开始与发达经济体平分秋色,如今更发展为6比4。这样一个实力对比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治理权的调整,中国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国际争端就是明证。
第二,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产业链的不断调整打破了产业、企业、乃至产品之间的界限,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国家之间的界限。总之,全球的贸易和投资格局始终在调整之中。然而,现行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却迟迟不能因应变化,那些基于传统贸易投资格局且充分反映发达经济体利益的规则,正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束缚。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围绕贸易和投资的国际纠纷有逐渐增多、愈演愈烈之势。
第三,全球危机的深化,亟待增强抗风险能力。目前,全球仍处于高风险之中。以债务为代表, 2008年,全球的债务为180多万亿美元,到了去年年底已达360多万亿。如果全世界对于日益增长的债务不能达成共识,那么迟早会出大事情。
第三个矛盾是发展的失衡,这里提到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的成果在国与国之间分配,以及在本国内各阶层之间分配的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个世界并非没有增长,但增长的成果被极少数人占有了,因此引起越来越大的社会矛盾。
李扬表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社会动荡都与分配不公有关,如果让收入不公的问题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关于全球经济趋势,李扬认为,危机并未过去,而是进入了下半场。应对危机要继续清除造成危机的因素,同时还要消除各国为应对危机采取的“超常规”的宏观政策的副作用,还要将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不平衡问题置于突出位置。“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不能轻言国际金融形势好转,只能说短期稳定可期,长期发展堪忧。”
中国经济:由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
“2014年开始提出新常态理论,十九大将这一理论从正面做了进一步阐释,凸显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的积极意义。这其中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由高速变为高质量,第二层是由增长变成了发展。”
李扬表示,中国的经济的新常态将长期延续,2018年增速下行还将继续,但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则会有大的改善。
“我从一开始就说,观察形势需要看中长期,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人口的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的长期上升、以及人口参与率的长期下降。但即便是这样,从长期来看,我们依然可以乐观,因为,根据潜在增长率的预测,到2050年,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李扬进一步阐述道,在观察中国经济时,应该重点关注两个周期:一个是长周期,另一个是金融周期。“最新一期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金融周期,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变化。”
讲金融周期,就须高度关注股市变化、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关注大宗产品、乃至关注汇市的变化。这都是全新的任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增强可持续性;其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民生、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李扬着重介绍了第三个任务:从去杠杆入手,管理好金融风险。
他表示,中国的金融业正面临极大的挑战:首先是外延式的扩大模式已经到了末路,不可能再上规模了;其次是发展环境已经彻底改变,金融业“坐地收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最后是结构型失衡严重存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循环不畅。因此,中国的金融业已经进入了风险集中爆发的时期,乱象丛生,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各类风险较多,金融脆弱性明显上升。
“我国的金融经过上一轮扩张后,已经进入下行清算期,而且,这一下行是长周期的。不仅如此,中国的金融业进入风险集中爆发的时期,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金融杠杆率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风险,违法犯罪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部分国企债务风险。”
李扬指出,管理金融风险的重点在于去杠杆,而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已趋稳定,但其中两个部门的问题必须注意:一个是国企,另一个是地方政府。“国企在整个企业债务中占62%;2015年以来,政府的投资引导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委托待建购买服务协议等,已经被金融工作会议认定为新的风险,必须严肃且认真地处理。”
最后,李扬总结道,国内经济的未来重点是去杠杆,这将是为期三年的攻坚战,未来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从美国经济复苏的实践看,其金融业去杠杆十分彻底,不仅杠杆率下降三分之一,银行总数缩减到7000家以下,而且,投资银行这类从事高杠杆经营的行业可能会全军覆没。与此同时,股市、债券和信贷这些传统的金融行业并没有受到压制,反而稳定增长。这种此涨彼消的变化,对我们未来经济金融发展和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扬坦言,未来三年并不轻松,唯有由繁入简,由外归内,回归初心,服务实体,才能为实现新的两步走战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