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时间里,中国金融体系从无到有逐步成型,一直保持着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特征;在金融资源的配置机制方面,尽管市场化改革在持续推进,但总体上看还是政府而非市场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还经历了多次“金融集权”和“金融分权”的博弈。本文的重点在于从货币信用创造的角度,来分析2007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当前宏观金融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稳增长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保障。从2016年10月开始,中国多项经济与金融政策均因绕去杠杆任务展开,但各项措施对去杠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如何平街去杠杆与稳增长,成为顶层设计和学术研党的重大问题。鉴于中国各部门杠杆的结构性不平衡,文章构建五部门存量一流量一致模型,探计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企业微观措施(或组合)对稳增长和不同部门杠杆的影响。结果显示,紧缩...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进程逐步加快,但境外投资者占比偏低,境外筹资者在境内发行规模偏小。其主要问题是我国债券市场在法律、会计、评级、基础设施、防范风险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呈现出债券市场自身改革与开放不匹配的现象。我国债券市场的深化开放需要将重心放在加快债券市场自身的改革创新和制度环境的完善上;同时,协调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平衡发展,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债市开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收缩和外部冲击不断,中国经济仍平稳向前,但内外因素叠加引起了预期不确定,市场波动加大,唯有积极培养出的动力才能转向高质量增长,资本市场依然是寻找和培养新动力的最好之地。
新常态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利器,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化转型和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的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参与主体逐渐扩大,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深化。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政府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运作体系不成熟、社会参与程度普遍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机制问题。现阶段,要实现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