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聘研究员
刘明彦 跨境金融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员
教育背景
2003年9月~2006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贸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0年9月~1994年7月,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本科,获哲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4年7月~2003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任教。
2006年7月~2009年3月,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顺利出站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学副研究员职称;
2009年3~今,中国民生银行发展规模部、信息管理部和信息科技部任高级金融分析师,从事银行同业、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研究,2016年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研究员职称。
主要研究成果
公开发表论文
1.银行业收入结构:美国、德国和中国的一项比较研究,《财贸经济》(CSSCI),独著,2012年5月。
2.美英德日银行公司治理比较,《经济管理》(CSSCI),与王力合著,2007年7月。
3.地产泡沫、社会福利与国家安全,《读书》(CSSCI),独著,2007年3月。
4.比较优势:经济学的迷雾,《读书》(CSSCI),独著,2005年1月。
5.热钱数量论:经济学的炼丹术,(被人大报刊资料库全文库收录),《银行家》(北大核心),2008年8月。
6.“特朗普经济学”对全球经济影响几何?(被人大报刊资料库文摘库收录),《银行家》(北大核心),2017年2月。
7.IMF对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评估,《银行家》,2012年3月。
8.宏观环境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银行家》,2012年2月。
9.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四大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盈利比较,《银行家》,2018年4月。
10.中国金融市场以大开放迎接大机遇,《金融经济》,2018年8月。
11.中美贸易战影响预测与银行业策略选择,《银行家》,2018年7月。
12.解密德意志银行的困境谜团,《银行家》,2016年8月。
13.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效应及借鉴意义,《银行家》,2016年6月。
14.透视美国存款保险制度框架及实施效果,《中国银行业》,2015年1月。
15.美国处置银行产举措,《银行家》,2015年10月。
16.俄罗斯存款保险制度实践与启示,《银行家》,2015年8月。
17.如何看待惠誉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评估?《银行家》,2015年6月。
18.负利率货币政策能否拯救欧洲经济? 《银行家》,2014年7月。
19.QE退出冲击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家》,2014年3月。
20.流动性紧张造成银行业恐慌,《银行家》,2013年8月。
21.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银行家》,2013年2月。
22.美国不会跌落财政悬崖,《银行家》,2013年1月。
23.2013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展望,《银行家》,2012年12月。
24.英国银行业围栏改革评述,《银行家》,2011年12月。
25.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反思,《银行家》,2011年9月。
26.国内主要股份制银行战略转型比较,《银行家》,2011年6月。
27.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及影响,《银行家》,2011年5月。
28.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搜寻与匹配理论,《银行家》,2010年11月。
29.美国金融机构监管改革计划评介,《银行家》,2009年7月。
30.透视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银行家》,2009年6月。
31.国际金融危机:是否还有第二波?《银行家》,2009年4月。
32.国际原油定价机制真相思考,《银行家》,2009年1月。
33.对次级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银行家》,2008年12月。
3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银行家》,2008年11月。
35.次级债风险全球化:中国难以独善其身,《银行家》,2008年4月。
36.试论农村金融改革,《西北农业大学学报》,与杨生斌等合著,1997年12月。
出版专著
37.《美国金融危机之全球化与反思》,合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1月。
38.《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
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课题
《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王松奇主编), 撰写其中部分章节,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2020年10月22日
2020年10月16日
2020年09月18日
2020年09月08日
2020年08月27日
2020年08月07日
2020年07月06日
2020年06月15日
2020年06月08日
2020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