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稳定治理框架:权衡、改革与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过去10 周年,金融稳定机制建设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政策议题。不管是二十国集团(G20)主导下的国际政策合作,还是美国、欧盟、英国、中国等重要经济体的具体政策实践,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和金融危机处置成为了一个政策共识[1],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完善金融稳定治理体系成为较多经济体的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10 年来的金融稳定政策实践中,英国实施了160 多年来最为重大的金融体系改革,亦是国际社会金融稳定治理体系最为全面的改革实践之一,构建了金融稳定治理体系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形成了以广义金融稳定为目标,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为支撑的三支柱金融稳定治理体系。2017 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深入发展,人民银行基于多目标政策框架[2]构建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调控体系,银行监管和保险监管进行了机构整合。如何统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微观监管,同样是中国实现金融稳定目标的重大政策任务。[3]英国的经验可以为中国金融改革特别是金融稳定机制及治理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简单介绍金融稳定治理框架的内涵、基本要素以及国际政策实践的四种模式。其次讨论英国金融稳定治理框架的权衡与融合,特别是关注金融稳定的内在挑战以及金融稳定治理体系的核心要件。再次重点介绍英国金融稳定治理框架的政策实践,重点分析英国三支柱的治理体系、三个专业委员会的决策职能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核心支柱功能。最后是结论和启示。
...
研究评论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