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加大调控强度 中国人大网11月11日发布《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11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报告提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着力点,激励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强化金融监管作...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4)》作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的系列年度报告,秉承"记载事实""客观评论""金融和法律交叉研究"的理念,系统、全面、集中、持续地反映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发展和改革历程,为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为金融理论工作者提供素材,为金融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4)》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通过结合具体国情的不断探索,已基本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和监管框架,理论思想和技术手段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为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作出重要贡献。本书从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监管、金融科技等六个领域入手,通过对于相关部门不同发展阶段的指导思想、代表性学术观点和政策措施的阐述和分...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体政府债务率大幅上升,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理论亦发生重大变化。相对于传统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指标约束,新政府债务可持续强调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下,政府只需关注债务利息支付比率即可。在此基础上,新政府债务理论认为在“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环境下,如果需要维持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则应保持政府债务融资利率低于经济增长率。而当面临高债务风险挑战时,则应高度重视债务管理策略,以减少高通胀所带来的债...
一、金融科技领域数据安全风险问题持续受到关注 经济日报文章称,提高对金融数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已是当务之急。在金融科技快速迭代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纷纷借助外部力量推进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众多中小银行逐渐认识到掌握自身金融数据的重要性。在普遍关注以数字技术推动业务发展、提高风控能力的同时,金融机构对金融数据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却相对欠缺。追求业务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金融服务可以外包,但安全...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金融总量合理增长,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