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世界性的难题,其成因与供求双方的特点有关。在需求端,普惠金融的客户以小 微企业、“三农”、“双创”及其他弱势群体为主,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自身经营也相对脆弱, 抗风险能力差。而在供给端,传统金融机构受限于自身经营模式,以及审慎监管的要求,运营成 本居高不下,难以有效触达长尾客户。
6月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简称G20)领导人峰会上,中美两国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不再对中国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两国经贸团队后续将就具体问题重新进行讨论。这缓和了5月以来高度紧张的中美贸易氛围。近期,中国债券市场的走势与G20的谈判预期直接相关,任何一则实质性的信息都会在短期内被市场定价,那么在后G20(大阪)时期,债市将会何去何从?
量化宽松政策是国内学术界和政策界重要的研究主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量化宽松政策成为日本的重要政策实践,但是并不具备普遍政策工具的意义。2010年以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近年来一些经济体在传统货币政策失灵时使用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实施该政策时,一般通过向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购买或抵押金融资产的方式,在基础利率(名义利率)为零情况下向经济体注入流动性,以实现对经济的扩张性刺激作用。本世纪以来,美国、...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大的政策变化就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普遍化。以美国、欧盟、日本为核心的发达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及其后出台了超低利率、零利率、量化宽松、质化宽松、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似乎超越于财政政策成为危机应对和促经济增长的基础政策。在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中,量化宽松政策成为核心变量。
5月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景气度的下滑,各主要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十年德债下行35BP跌至-0.32%的历史最低点,十年美债下行53BP跌破2%,欧央行与美联储也接连释放鸽派信号,新一轮宽松周期正在加快到来。
摘要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9》作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的系列年度报告,秉承“记载事实”、“客观评论”以及“金融和法律交叉研究”的理念,系统、全面、集中、持续地反映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发展和改革历程,为金融机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为金融理论工作者提供素材,为金融监管当局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9)》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