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渐现,资产管理行业的跨界经营也日益凸显。而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又加速了资产管理行业的整合,资产管理行业迈入“大资管”时代。近年来,包括智能投顾(Robo-Advisor)、FICC(Fixed Income Currencies & Commodities)和网络理财等新型资管产品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这些新型资管产品在整合行业优势、惠及普罗大众的同时,也对现有的监管体系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发展面临多变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且已暴露出多起风险事件。这就要求我们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
当前,金融改革与创新不断推进,社会公众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现代金融活动之中,这在促使金融更加体现出经济社会肌体“血液”功能的同时,也使风险与“陷阱”无处不在,由此我们更需要强调金融消费者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资水平的增速位于全球前列,带动了消费增长,提高了居民部门的福利水平。但年均工资实际增速依然慢于GDP增速,导致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居民收入份额不断下降,进而抑制了消费份额在GDP中的比重。从工资的区域、行业和企业属性看,工资的差异化程度拉大,体现了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但工资差异化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不同性别间工资的差异并不合理。为了使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未来需要...
近日,媒体《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报导引发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诸多讨论。在30条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新规中,对国内资产管理发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监管举措。无论这30条监管新规在近期内是否能出台实施,这些意见对于未来资产管理领域的有效监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资产管理监管框架仍具有继续完善的空间,资产管理机构亦需要考虑在新规可能实施后的微观监管...
自2005年银监会颁布理财业务暂行管理办法以来,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国内资产管理市场在弥补传统信贷融资缺口、促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以及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需求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资产管理的规模增长虽然速度惊人,但发展质量则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本次央行联合一行三会一局等机构制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跨国区域合作和全球化的新战略,旨在打破自全球金融危机(GFC)以来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中国“一带一路”的探索,本质上是一个跨国区域的合作开发、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开发优先”的跨国区域合作,并倡导以基础设施开发为前导,配合金融服务体系,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和上合开发银行等,以及国内的政策银行,进行跨国区域“开发优先”的合作模式。中国“一带...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隐患与上世纪90 年代末期的情形有很大不同。随着金融体系的迅速发育,新金融业态、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具有新的风险特征,致使系统性风险隐患体现出隐蔽性高、涉及面广、传染性强和跨行业特征。结果就是传统风险预警体系失灵,既有风险应对预案适用性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