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季度,宏观经济整体呈现边际改善的态势。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金融管理部门强化风险应对,不断深化监管框架,保持金融系统整体稳定。一方面,多项监管改革持续深化。一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再评估完成,延续分区的差异化监管框架。二是私募基金关键法规经十年立法终落地,规范发展的法制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优化,中小型保险公司面临更具弹性的监管标准。另一方面,重点领域风险应对加强,房地产...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体将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持续滞胀,今明两年全球通胀仍将维持高位,二是经济体之间周期错位,除了美国,其他国家远未追平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与主要经济体的周期错位更加明显,具体体现为复苏错位、通胀错位和利率错位,导致我国面临外需疲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下降、货币政策空间受限等多重挑战。不过,主要掣肘还是内需疲软。 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有三个特征,其一是经济底部基本确...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四方面着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发布专栏文章《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 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称,将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统筹运用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格工具,加大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助力实现稳经济、调结构、稳物价的平衡,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总量上,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率提升。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
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划定金融风险重要领域 10月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会议强调,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着重明确了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汇率等四个重点领域风险的防范化解焦点。这延...
2023年三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回落放缓。美国通胀由跌转升,较二季度末上涨0.7个百分点,非农数据“爆表”下四季度加息预期升温,资产定价之锚——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连创新高。欧元区三季度仍连续选择加息,经济大幅放缓背景下通胀控制仍有较长的路需要走。自2023年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屡创新低,宽松货币政策承压,9月末日本央行会议仍选择维持当前货币政策。 在二季度边际改善的基础之上,我国三季度经...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制定了《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正式发布。 《办法》共四条二十项,包括总则、评估流程与方法、评估指标和附则。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参评保险公司范围。包括我国资产规模排名前10位的保险集团公司、人身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上一年...
一、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 整体风险可控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虽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