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承担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有效防控疫情,各级政府均大幅增加了防疫相关支出,并稳步推进各项积极财政政策。截至3月21日,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218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经下达6.28万亿元。
在疫情期间,各级财政收入均大幅锐减,单从支出增速来看,中央政府在防疫阶段支出累计增速有所增长,但是并没有改善地方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的趋势,相对来说地方政府财政在应对重大事件冲击方面更加脆弱。
在地方政府债务积极增长的同时,各地区债务表现不一。疫情冲击下,不同地区、不同疫情发展地区的债务表现出现较大的分化。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扩张在助推经济的同时为各地区政府财政形成很大的风险,疫情冲击进一步分化了各地区的债务风险,加剧了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各地方债务的可持续性根本上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完善、经济韧性是否强劲,因此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当下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特殊时期,各级政府需协调配合,以中央财政为基础,并配合相应的货币政策,以保就业、保民生为底线,共同助力经济的稳步恢复。中央财政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可以承担更多的支出责任,特殊时期可以适当加大疫情严重地区的转移支付,同时更加地积极发挥国债的作用。地方政府在提升债务融资比重的同时要注意财政和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实现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增长的突破口在于债券资金的使用方向是否可促进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形成债务-产业-收入的良性循环。央行需配套货币政策保障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同时要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充分考虑政策的时效性。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