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管动态
(一)证监会:提高重组市场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重组市场效率,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重组提质增效、做优做强,证监会拟修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以下简称《26号准则》)第69条,延长涉及发行股份的重组项目(以下简称发股类重组项目)的财务资料有效期,从“6+1”改成“6+3”。
(证监会网站)
点评
现行《26号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披露本次交易所涉及的相关资产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经审计的最近一期财务资料在财务报告截止日后6个月内有效,特别情况下可申请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至多不超过1个月。从发股类重组项目的实践情况看,上述有效期偏短,确有必要适当延长以提高重组效率。
(二)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
8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丛林出席会议并讲话,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李超主持会议。会议围绕深入学习贯彻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工作部署,分析当前资本市场形势,就共同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证监会网站)
点评
证监会召开机构投资者座谈会,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共同为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促进资本市场与中长期资金良性互动。
(三)人民银行:金砖国家持续推进金融合作取得积极成果
在习近平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应中国代表团新闻中心邀请,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相关情况。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金砖国家持续推进金融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一是推动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二是拓展金砖国家务实金融合作。三是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中新社)
点评
中国与南非两国央行在本币互换、清算行安排、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等领域合作密切,为便利两国贸易投资、深化双边经贸往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观点聚焦
(一)黄益平:数字金融是很重要的中国故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谈及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时表示,最近的经济形势总体来说比较疲软。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短期需要提升宏观经济政策力度,增加需求。增加需求对企业来说就是增加订单,这对提升企业预期、市场的信心或有帮助。从中长期来说,促进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企业、企业家保持信心。
黄益平提出,要让老百姓的收入在国内收入中的占比大幅度地上升,让收入分配变得更加平等。另外,还需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地改善。要实现这些,从供给方面来看,需要提升经济活动质量,经济增长模式要转型,从过去的模仿走向创新。
(中新经纬)
(二)陈道富:关于加强财政和货币金融协调的建议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发文表示,总体来说,现在最紧迫的目标是刺激居民消费,因此,需要动用所有合理、合法、合规也符合经济规律的渠道,把钱发到居民的腰包里。这也就意味着,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发展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新对象、新手段和新目标。其核心是刺激的对象要从投资转向消费,这样可以更加直接对应现实经济中的堵点和短板。同时,对居民的消费进行刺激,可以产生更大的乘数效应。
(CF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