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部门联合通知 地方金融组织将进入“最严监管期”
近日有市场传闻称,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举措。部分消息指,这份文件对相关行业将“影响很大”。8月14日,记者从多位地方金融机构和相关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上述消息属实。监管机构的确在着手未来三年对地方金融组织进一步清理和强化监管,相关要求已下发到省级机构。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此次清理整顿政策较以往都彻底和严格。政策一旦落地,将会减少相当数量的地方金融组织。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全国“7+4”类地方金融组织总量至少已超3万家,其中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的数量最多。知情人士表示,此次不仅是对机构门槛的清理整顿,还对未来地方金融组织经营作出一些规范,包括风险较大、备受诟病的跨区域经营,预计监管会越来越严格。(财联社) 二、多家银行密集发文 警惕不法贷款中介 8月13日下午,河南官方媒体发布消息,农行河南省分行当日发文表示,近期发现社会上有中介办理农行个贷信息,引导客户办理个贷并索取中介费用,现郑重声明“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及个人开展个人非房贷业务合作”。记者统计发现,7月来已经有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微众银行、太原农商银行、河东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及分支机构就不法贷款中介发文提醒风险。浦发银行赣州分行发文称,近年来,部分非法贷款中介制造贷款陷阱,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使金融消费者陷入高额收费陷阱,面临影响个人征信、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警惕不法中介诱导,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除了银行机构近期密集发布对于不法贷款中介的提醒外,年内多地金融监管局、政府机关均发布了警惕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还有省份公开表示已组织专项打击行动。(财联社) 三、债市热降温 公募调整策略控风险 债市的狂欢热潮正在快速退去,受此影响,近期债券基金净值也普遍下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中,当周逾八成基金净值出现回撤,近20只基金净值跌幅超过0.5%;20只债券型ETF中,当周有17只净值下跌,长端跌幅更为明显,30年国债ETF和10年国债ETF的净值分别下跌0.62%和0.44%。若考虑8月12日债市的回调,纯债型基金净值的回撤范围和幅度将进一步扩大。狂奔的债牛让监管方面和市场人士警觉,相关的风险防控措施在不断加码。三季度以来,从向市场喊话到有所动作,央行多次向银行等机构指导长债买卖行为。从公募基金的发行到产品的久期控制,市场迎来更加细化的监管指导。从操作策略来看,早在二季度末,部分基金公司已趋于谨慎,对中长期债券进行获利了结。后续,从长期来看,债券市场收益率中枢或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但下行的斜率将趋于平缓。(上海证券报) 四、信托产品亏损也捞金 高水位法计提浮动报酬引质疑 “信托公司对赚钱的产品提取浮动报酬,为何对亏钱的产品也要收取这项费用?”北京地区一位信托投资者吐槽道。这位投资者提及的信托产品持有期内出现业绩亏损,仍被信托公司计提了超10万元浮动报酬。据了解,上述投资者持有的信托产品采用高水位法计提浮动报酬,即产品管理人比较各历史报酬计提时点的资管产品净值,取最高值设为历史高水位。若下一个计提时点净值超越历史高水位,则超额部分按约定比例计提浮动报酬;若未超越,则不计提浮动报酬。在资本市场持续调整的当下,信托公司使用高水位法的公允性、合规性遭遇强烈质疑。一方面,目前信托产品都是净值化管理,无法进行以丰补歉,产品涨的时候信托公司计提了浮动报酬,跌的时候却没有设置投资者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原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规定,信托公司收取业绩报酬仅在信托计划终止且实现盈利时提取。而信托公司采用高水位法计提浮动报酬显然违反了这项规定。(中国证券报) 五、特朗普直言总统要有货币政策发言权 美联储独立性或受挑战 当地时间8月9日,美联储公布了2025年、2026年和2027年1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的暂定时间表。美联储坚持每年举行八次会议的传统日程安排。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大选前夕,关于美联储能否保持政策独立的质疑声愈发激烈。当地时间周四(8月8日),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表示,美国总统应该要对央行利率和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发言权。贝莱德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Wei Li警告称,如果前美国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恐怕会让美联储的独立性面临挑战。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则警告,不要让总统干预货币政策制定,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只会损害经济。对于美联储的降息展望,萨默斯表示,在9月的政策会议上,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可能是合适的”。高盛的最新报告也指出,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11月和12月连续降息25个基点,而此前是每季度降息一次。(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