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近日,央行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加快成长。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综合运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增设临时正、逆回购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信贷均衡投放,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整治资金空转和手工补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二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月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7月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继续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利率下行。三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先后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落实好存续的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出房地产支持政策组合,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个人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四是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稳妥处置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风险。有序推进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
总体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金融支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1%和6.2%,上半年新增贷款13.3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8.1%,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融资成本稳中有降,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3%,较上年同期低0.32个百分点。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6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上涨2.7%。
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持续深化也造成一定挑战。同时要看到,前期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积极因素也在集聚增多,我国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要坚定发展信心。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推进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逆周期调节,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丰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坚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二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7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72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6%,较上季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保险业方面,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55万亿元,同比增长4.9%;赔款与给付支出1.23万亿元,同比增长33.1%;新增保单件数472亿件,同比增长40%。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显著增长表明金融系统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增强,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对于促进经济活力和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减少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表明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控制得当。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长以及新增保单件数的大幅增长,反映出保险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保险业的发展潜力。 (三)中国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1000亿元支持12省(区、市)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新增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西、辽宁、陕西、四川12省(区、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督促相关省(区、市)分支机构用好用足新增再贷款额度,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融资需求,简化程序,加快审批,保障受灾企业资金需求,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政策的快速出台显示出政府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快速反映能力,确保了受灾地区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同时,政策特别关注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这些都是在灾害中可能受损严重且恢复能力较弱的群体。通过信贷支持,政策有助于受灾地区的经济快速恢复,减少灾害对当地经济的长期影响。 二、观点聚焦 (一)国家外汇管理局:2024年上半年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近日,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经常账户顺差941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1%,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本流动平稳有序。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2884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次高值,同比增长1%。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5796亿美元,同比增长3%;进口12912亿美元,同比增长4%。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激发外贸新动能,叠加外部需求边际改善,推动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稳定增长。 二是服务贸易收支平稳增长。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1229亿美元。一方面,旅行逆差103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境外人员来华、居民跨境旅行均有所增加,带动旅行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43%和37%。另一方面,服务贸易顺差项目持续增长。其中,咨询、广告等其他商业服务顺差192亿美元,处于历史高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6%。 三是双向直接投资平稳有序。上半年,我国对外股权性质直接投资净流出653亿美元,各类企业积极有序开展全球化布局;来华股权性质直接投资中,新增资本金流入408亿美元。 总体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将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 (二)欧盟统计局:欧元区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3% 近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较去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0.6%,表现好于预期。受能源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在2023年经济停滞之后,2024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有所好转。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保持复苏势头,但不同经济体表现差异较大。西班牙经济实现0.8%的环比增长率,法国和意大利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3%及0.2%。德国、拉脱维亚、瑞典等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 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消费者信心疲弱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仍面临不少挑战。欧洲央行于6月6日决定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以及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下调至4.25%、4.5%和3.75%,6月12日起正式生效。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10月停止加息以来首次降息。有专家认为,自今年年初以来,欧元区经济出现了转机,预计受欧洲央行近期宽松政策及未来将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推动,今年欧元区经济前景可能进一步改善。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