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35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35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35期​

一、监管动态

(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年版)

202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小组编发《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立足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实践,介绍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外汇衍生产品工具、套期保值会计等内容。《指引》发布后,得到广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希望进一步细化规范开展汇率风险管理的操作要点。

为帮助企业更好认识、管理汇率风险,近期,国家外汇局在《指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涉外主体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发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年版)(以下简称《2024年版指引》)。主要新增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实践章节,提炼了全场景分析、专业化管理、数字化方案等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二是企业案例章节,分行业和业务特点精选16个代表性案例分享。三是企业外汇套期会计专题,介绍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要求、使用条件、核算原则等内容。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

点评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2024年版指引》的出台,有利于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将外汇风险敞口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避免汇率波动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二)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

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9月3日在京召开。

会议指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防非打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当前非法金融活动形势依然严峻,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防非打非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协调督导作用,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坚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认真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要求。坚持“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着力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优势。切实加强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抓紧完善省、市、县三级防非打非工作机制,统筹做好辖区内防非打非各项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齐抓共管,强化央地协同,共同筑牢防非打非铜墙铁壁,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会议要求,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推进防非打非工作全链条治理。要前移风险防范关口,严把市场准入,及时阻断非法金融活动传播路径,加强宣传教育。要全面加强风险监测,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协同开展预警研判,强化金融机构前哨作用。要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及时开展认定处置,强化重点案件攻坚,深入推进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

(三)三部门联合启动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9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本次活动以“金融为民谱新篇 守护权益防风险”为主题,以教育活动为切入点、以金融为民为出发点,汇聚金融全行业力量,广泛普及金融知识,完善金融惠民利民举措,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金融行业更好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金融教育宣传月”期间,同步开展“担当新使命 消保县域行”专项活动,结合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基层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教育宣传,擦亮金融为民底色,推动金融知识直达基层群众。

会议指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一年来,在中央编办、中央金融办的指导下,各金融管理部门深化改革、密切合作,金融消保新格局加快构建,金融为民理念日益深化,有力查处一批侵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的典型案件,及时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的政策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提升。

会议强调,各金融管理部门将与各地各有关部门一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涵养行业生态,将金融宣教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将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同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紧密结合,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用心用力用情助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金融贡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点评

会议表示,金融来之于民,服务于民。深入开展金融教育有利于人民群众“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认知能力,有利于增进社会各方对金融的客观认识,敦促金融机构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共同创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观点聚焦

(一)陆磊: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

9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谈及下一步货币政策取向时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加快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举措,更加有力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陆磊具体从总量、利率和结构三个层面加以展开:总量方面,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银行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在利率上,发挥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带动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在结构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实施力度,推动新设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推动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财联社)

(二)世界银行副行长:各国应避免陷入加码贸易限制的恶性循环

9月5日,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安娜·比耶德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全球经济似乎已经临近“软着陆”,但仍面临错综复杂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所构成的巨大压力。

安娜·比耶德指出,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于疫情前十年3.1%的均值,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前景格外堪忧,到2030年,其潜在增速有可能降至4%,较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低了整整一个百分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活力的灯塔,但在这样的趋势下也无法独善其身,增速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安娜·比耶德指出,随着更多国家迈过高收入经济体门槛,服务业驱动经济发展的角色日益凸显。过去三十年来,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服务业增速都快于制造业。到2019年,服务业已占发展中国家GDP的55%,吸纳了近一半的劳动力;在发达经济体中,服务业占经济增长的比重平均高达约3/4。在包括主要东亚经济体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受数字化趋势的提振,服务业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制造业。

安娜·比耶德建议,各国应避免陷入加码贸易限制的恶性循环,而是要尽可能推动进一步融合,这在当前环境下并非易事。但务实地看,各国可基于现有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减少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并推进数字贸易、标准统一、能源贸易、互联互通等关键议程。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