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 演讲 >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和去杠杆

Home > Research > Speech >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和去杠杆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和去杠杆

编号 SerialNumber 演讲0122 演讲者 Speaker 李扬 时间 Site Release Time 2018年12月06日

演讲背景

Speech Background

这是一份全面的中国经济诊断报告。演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演讲场合是11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机构投资者峰会-2019年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李扬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者,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对经济形势有高屋建瓴的判断。李扬认为,中国经济今天所受的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不是短期现象,要放在更长历史维度下考量。面对发展困境,中国在制度层面的反应相当积极正面。前段时间,中央最高层面对民营经济接连力挺,给民营经济吃“定心丸”,也体现了这一点。从长期来看,发展经济的环境不会恶化,关键是要内部改革,提升自身动力。

演讲实录

Interview Record

今天讲宏观经济。除了一个导言之外讲三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宏观经济最好的概括是“新常态”,然后经济分实体经济和金融两个侧面,金融侧面最大的问题是去杠杆,然后我们再集中说一下国际贸易争端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现在中国经济离不开全球,全球经济其实也离不开中国。全球经济大家都知道,危机过了10年,危机的阴影一直拂之不去,最近《世界经济展望》对于全球对中国、美国还有欧洲,经济增长都下调,而且是前所未有的下调。大家都知道IMF经常调,最近前所未有的向下调,说明他们对这个问题看的比较重的。

忧虑其实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全球各国经济而言,面对五个不确定性的冲击。美联储沿着他既定方向变更货币政策,在缩表;全球贸易摩擦在加剧,经济全球化在退潮;大宗商品价格在全面的疲软;地缘政治紧张;这都是我们看到的影响全球经济的问题,这些问题短时间都解决不了。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中美摩擦,两个国家的关系如何确实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

第三个问题是比较专业性的问题,最近这两三年也在研究这样的问题,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生一些变化,要从线下来说我们用一个词就是经济增长的债务密集度在上升,也就是说现在为了支持一个单位的经济增长,我们要比以往要用更多金融资源来支撑,金融上层建筑越来越高,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日益扑朔迷离,我们想用金融手段来恢复经济比以往更困难。

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对我们宏观经济学,对我们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政策都有非常严峻的挑战,竞争效果不明显,采取了很大剂量的措施,比如说我们的中国今年以来四次降准,但是效果不明显,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从这个看,全球制造业PMI和新订单指数连续5个月下降,预示前一轮的实体经济略有恢复,有可能又遇到麻烦了。

最大的问题还是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显示,到2018年4月全球债务水平高达320万亿美元,远超2007年底的237万亿美元,危机是债务危机,危机要想克服就必须消除巨额的债额积累,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全世界的债务都在增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全球有可能又进入了一轮债务在释放的时期,我们最近几个月已经看到了。

给大家看一下这个图,这个图非常值得研究,分三个单元,一个全球,一个发达经济体,一个新兴经济体,他们的债务对于GDP的比重,我们看用阴影危机这一块,危机之前看起来是相当的平稳,我们刚刚所指出的经济增长债务密集度没有起来,金融与实体经济保持非常稳定的关系,只有稳定金融政策才能有效。

演讲内容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