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驱动金融模式转变
演讲背景
Speech Background
演讲实录
Interview Record
科技驱动金融模式转变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个论坛,因为这个论坛的主题是科技与金融,我知道在场的肯定有很多是做IT行业的。我本身是搞金融的,我今天只能从金融的角度谈一下科技是怎么影响金融模式的演进。
首先我知道现在有很多IT行业的从业人员参与到金融行业中,我作为一个在金融领域研究了十几年的研究人员,我想谈一下什么是金融?你只有理解这个,才知道科技怎么来影响金融模式的演变。
金融是什么呢?金融的本质是跨时空交易,我们知道经济交易也好,金融也是交易活动,经济交易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金融交易是今天交给你了货,明天才能收到钱,跨时空的交易是金融活动的本质。由于金融活动的本质是跨时空,所以这里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信息问题,比如说我把钱借给你,你明年再还给我,我怎么知道你用这个钱去做什么事情,你能不能还得起呢,信息问题对于金融活动非常重要。”
第二个问题是风险。万一你要无法兑现之前达成的承诺,出现了不能偿还借款的情况,我怎么来处理风险。所以金融的本质是跨时空交易,它面临的问题是信息和风险。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无论是传统的金融行业,还是IT产业进入金融行业也创造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它都需要处理两个问题:
第一是经营管理风险,金融行业在本质上是管理风险的行业,是风险行业。
第二金融行业是收集处理信息的行业,它是信息行业,金融行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与IT产业一样都属于信息行业。
对于金融业来说,它是管理风险处理信息的一个行业,它在整个经济体中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就是媒介资金盈余和资金需求,我们知道经济体中总是有一部分人暂时有资金盈余,总是有一部分暂时有资金短缺,整个金融行业就是媒介金融盈余和金融需求的中介机构,这种中介机构有两种:
一种是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种金融中介,其他中介比方说像P2P,它实际上也是金融中介,除了金融中介之外,整个金融业中还有一块就是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中也存在很多非银行金融中介,资金盈余和资金需求者的资金媒介,推动金融市场和通过银行在内的金融中介进行交换,其中风险小的,信息可以标准化的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市场从资金盈余者获得资金,而风险大的,信息难以标准化的资金需求者,比方说中小企业,通常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资金,这就是整个金融业的基本架构,这是所谓的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的传统金融模式,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之间没有联系,下面我们看一下技术怎么影响传统金融模式的。
我们以美国为例,我们知道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此次信息技术革命中都是技术的领跑者,我们看一下美国。这里给出了美国1980年以来美国银行机构的数量和分支机构的数量,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银行机构的数量在下降,因为银行的兼并、收购以及很多银行破产倒闭。美国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是在不断上升,所以尽管美国是二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产业的领跑者,但是美国的银行业,所谓的传统银行业并没有因为信息技术而被打垮,它的分支机构数量在不断上升。为什么?因为美国的银行业迅速采用了新的技术,我们可以看到从1990年到1999年,美国有交易网站的银行持有的资产已经达到90%,所以所谓传统的银行业通过新的技术,它继续进行了扩张,而跟前段时间所谓互联网金融会把传统金融业打跑的说法不一样,事实证明不是如此。
既然金融业是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所以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同样技术也改变了风险管理的模式。我们知道在美国有一个独特的信用风险的处理机构叫征信局,这种机构是1899年成立,这类机构主要以私人征信机构为主,他们收集了大量的关于美国人的婚姻、就业、学校收入状况,这些信息成为征信局用于评估世人借款偿还能力的重要信息。
在美国有两个非常好的法律,一个是《信息自由法》,除非有很好的理由限制,所有的信息,包括在座各位手机、家庭、婚姻状况,所有信息都可以采集。其次,美国也有一个《公平信贷机会法》,这个法律规定放贷过程不能对任何人歧视,除非歧视是从实证经验中推出来的,这两个法律推动了美国独立第三方以私人机构为主的征信业的发展,这些征信机构收集数据建立信用评分模型,为银行放贷提供了信用评分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信用评分技术从60年代开始发展,80年代采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后面的互联网技术,目前的信用评分技术已经获得了大力的发展。银行的放贷行为也因为信用评分技术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就是资产证券化。这个图给出了美国90年代以来各类金融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最下面一个是美国银行业资产份额,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银行业资产份额由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从1991年到2000年是在下降的,2000到2008年又开始上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银行业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了自身的扩张,而资产证券化能够大力发展,它与信用评分技术的发展和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张图给出了1945年一直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非银行金融部门创造的信用占银行部门创造的信用的比重,我们可以看到银行部门创造的信用就是放贷,美国非银行金融部门,包括证券化在内的非银行金融部门创造的信用是银行部门的2.5倍。去掉证券化以后,是1.5倍,所以证券化资产相当于银行贷款的一倍,而证券化资产是银行创设的,银行由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信用评分技术的应用,银行从原来的放贷并持有贷款到期这个模式,变为放贷,然后出售。由于这种行为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与传统银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张图给出了截止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2009年三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因为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央行救市,由于QE银行资产负债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以2009年为例,我们看到德意志银行和花旗这两家银行就是新型银行,Western Bank是传统银行,我们可以发现新型银行和传统银行有两个重要的差别。
第一,在资产方,银行业的资产是以金融市场资产为主,而传统银行是贷款。在负债方,银行业的资产也是以金融市场的负债,比方说银行发行的债券为主。另外在表外新型银行有庞大的表外业务,银行这种业务模式的发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计算机互联网,银行业务模式的转变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整个金融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分野的模式已经被打破。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已经形成了互联互通的这么一种关系。比方说传统的贷款是信息密集型的,是风险高的,这种贷款很难在证券市场出售,但是银行现在通过信用评分技术,通过证券化手段将这种复杂的贷款转化成具有标准化信息风险低的IBS这种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金融市场出售,就形成了银行和金融市场之间相互打通,互联互通的一种模式。所以你现在看任何一家银行,看国外的发达国家的银行,它实际上已经与放贷并持有的传统银行有很大差异了,而且这些银行并不是像一些RT产业所认识的那样,银行运行的基础也是RT技术。
讲到这,技术除了改变银行等金融中介之外,技术也使得整个金融市场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以固定收益证券为例,传统的固定收益证券交易模式是左上角的,投资者只能通过交易商购买固定收益证券,比如国债、公司债,交易商和交易商之间可以进行双边交易,也可以通过交易商之间的经纪人交易,传统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是两个市场:第一个市场是投资者和交易商之间的市场;第二个市场是交易商和交易商之间的市场,是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价格、交易规模、交易量都是完全不同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随着多边电子交易系统的建立,现在这种固定证券市场事实上分割的市场状况已经被打破,投资者可以通过多边电子交易系统直接参与到固定证券市场的交易,市场的交易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你看纳斯达克市场也是一样,在纳斯达克里面,原来投资者买卖纳斯达克的股票需要通过中间的做市商,现在投资者更多的可以通过电子交易系统直接购买纳斯达克的股票。
讲到这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些技术是不是现在的?我们前面讲的技术是不是现在的?我们知道自18世纪以来人类公认经历过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取代了人力和畜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可以用机器来生产机器。第三次是9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看起来现在金融模式的转变,它的技术都来自于信息技术的革命,但是仔细想一下似乎不是这样的。计算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有了,它是二次产业革命的成果,通讯技术、交通等等都是如此。
即使是互联网,互联网诞生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后期,而且互联网带来了网络效应。它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已经通过交通网络、通过电话、电报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效应。这一次我们反思一下,这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究竟带来了什么东西?它究竟会给金融模式的下一步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重大的技术发明就像熊彼特所说的创造性的毁灭,这种重大技术发明它对经济、金融模式有一个实质的影响。
举例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1698年就发明了,在18世纪晚期才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1866年就发明了,但是到20世纪20年代才大规模使用;这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影响事实上现在才体现。这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用数据生产信息和知识。我们可以看到左边这个图是美国一个学者统计的,我们所存储的数据中,数字化数据的占比,到2000年信息技术泡沫最膨胀的时候,只占25%,到2007年94%,所以数据的数字化是这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随着数字化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整个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是劳动力加数据资本,再加能够体现在数据资本中的技术进步。现在的数字革命、数据资产、数据资本,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这些数据资产、数据资本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强化了风险管理,并产生了新的生产经济金融活动。比如说前一阵互联网金融,再比如说区块链技术,银行开信用证已经不用纸质的东西,完全托底了,利用区块链技术。
数据资产谁最多呢?根据美国的统计,银行业最多,银行业的数据主要是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的数据质量要比非结构化数据好的多。从数据的来源来看,金融业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内部的交易数据,但是金融业尽管它的数据最多,但是从这个图给出的是美国金融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可以看到,金融业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在关键领域,比如说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要比其他行业差很多。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随着数据资产、数据资本的积累,我相信未来金融模式会发生新的变化,未来就没有所谓的显性的金融中介、金融市场,而是隐性,所有的金融都是在隐性的平台上由中央数据处理系统来点对点匹配每一个微观的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这种模式在目前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已经显现,我想这是技术推动的金融模式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请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