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然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当我们提起就业机会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的数量,但从我这些年的观察来看,光讲数量远远不够。因为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都不同,实际上对就业岗位有各自的诉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应该也包括了对就业需求的满足问题。 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劳动人口中文盲的比例已经很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对就业...
第三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第二日,论坛围绕“后疫情时代的财富管理”这一主题展开,邀请海内外学界、业界人士,从中观、宏观的角度着眼于金融发展、金融科技创新以及消费端的迫切需求,深入观察财富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信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认为新金融基础设施有三个“新”:第一个“新”,新的技术;第二个“新”,新的制度;第三个“新”,新的环境。 杨涛强调,金融新基建,并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侯润芳)近期,“双循环”引发各界的热议。构建双循环格局,中国金融业面临哪些问题,要如何调结构? 在今日举行的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在谈到这一话题时给出了四方面的建议。其中包括:要完善金融机构体系,调整金融结构体系;调整上市公司结构;调整债券结构;通过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来全面改造我们的金融业。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 在29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胡滨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金融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基础支撑作用,但目前金融体系治理中存在资本市场治理短板明显、综合经营的监管体系待深化等问题,并提出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等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