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金融豫军如何弯道超车?
何海峰见地深刻,言语中闪烁学者睿智。他曾兼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其研究领域涉及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创新,连续8年担任《中国金融政策报告》执行主编,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央行招标课题,2012年~2013年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国际金融体系中心做访问学者,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智库专家。
一、防范金融风险,金融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大发展,金融业的改革相对而言更曲折一些。”
何海峰介绍说,对比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制造业、出口等领域取得了指数级增长,GDP总量大幅提高,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改革则经历了几个比较大的历史时期,各有重点。
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金融改革主要是集中于银行业,目标是将传统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向市场化转轨。上世纪九十年代,则主要以资本市场改革为切入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对金融业首次定位,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从此以后,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何海峰说,正是对金融的精准定位,催生了金融业的繁荣,各业态百花齐放,放大了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
2017年,全国金融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何海峰称之为“现代金融新阶段”——金融仍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同时还是国家的重要国际竞争力构成、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以及国家的基础性制度。
也正是在这一年,国务院成立金融委。今年7月,新一届国务院金融委第一次提出防范金融风险3年行动方案。全国金融业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二、监管趋严,外部冲击下更具现实意义
何海峰认为,防范金融风险的提出,也是国家针对资本空转、资金价格虚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开出的“药方”。
从过去一段历史时期看,金融的野蛮生长,花样繁多的金融创新,都是推进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短时间爆发之时,由于监管跟不上,各种各样的金融危机和乱象就相继涌现。
从十八大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到十九大强调严监管,说明大的风向已有转移。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政策变化?
何海峰认为,其关键在于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过去有大量没有纳入到观察统计的金融创新存在隐患和风险,金融业逐渐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走向了自我循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善管理体系,调整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市场监管,特别是统计和信息的共享。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金融创新与监管是相互促进的;但短期来看,超出监管的创新会造成泡沫,爆发风险,伤害金融本身,也会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影响,让金融回到正轨,既是消除泡沫,也是对全国金融体系补短板的过程。
“这是重大的制度创新,现在国家对各种金融乱象的治理整顿已经初显成效,在外部环境冲击之下更有意义。”
三、金融豫军如何突围?要利用好“数字财富”
何海峰老家在河南南阳,在京定居,对家乡也是深深挂念。客观而言,他也高度评价了河南近年来的金融发展成就,称之“形成了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新现象”。
河南金融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近年来涌现了一批金融豫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走向纵深。何海峰说,虽然河南金融业已是支柱产业,但相比河南在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来说还远远不够。当前强监管、严监管的金融环境,对河南金融业产生限制性影响,但也提供了发展窗口和机遇。
进一步解释,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监管对金融产品业务,合规,治理等有更高的要求,可促使河南金融机构奠定更坚实规范的管理流程、治理机制。
二是为河南金融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引进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是可实施人才“差异化”战略,选择一两类金融人才定向引进。
何海峰特别说明,今年以来,金融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河南完全可以借助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从相对落后的状态,跨越中间阶段,直接踏入现代金融的高层级,用外资力量改造本地金融业。可结合自身优势产业、战略产业,挖掘金融需求,立足航空港、自贸区等国字号政策,加速对接国际资本市场。
另外,何海峰还认为,从金融发展总量而言,河南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有差距,但从金融信息化角度而言,优势却很明显,是金融豫军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见赛道。
“金融是最高端的现代服务领域,金融信息化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方向。河南有天然的人口优势,这在未来都是可贵的数字财富,应该思考如何把数字财富变为真正的金融资产,将行为、流量、交易,演变为真正的金融工具和抓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