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Index > 研究 Research

加剧的动荡和加速的重构 ——2025年全球宏观经济展望与政策挑战

2025年03月26日 王宏淼

2024年全球经济平稳缓速运行,抑制了通胀,避免了衰退,实现了“软着陆”。贸易回升超出预期,国际投资低位徘徊、转移明显,主要经济体的分裂分化仍在延续。随着超级大选后各国新政治周期的开启,2025年全球看“美”,最大的关注点和风险点都来自美国,与“特朗普2.0”冲击而来的是全球动荡加剧和重构加速。去全球化、地缘冲突、增长缓慢、债务高企、国家和社会撕裂的重重阴霾困扰已久,世界有必要从根本上反思国家发展偏好,审视政治的极端化、经济的国家发展主义、贸易的新重商主义等思潮倾向,才能更好地理解时下这个“不满的年代”,纠偏辨向,正视挑战,找寻恰当的宏观政策和发展之道。
全 文ALL

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发展历程、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2025年03月06日 张明

本文梳理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经验,回顾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厘清处置方式,分析经营绩效。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监管引导下回归主业趋势加强,但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杠杆率显著提升,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突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支持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完善对资管公司统一的监管标准;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渠道;强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力度。
全 文ALL

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下 我国经济发展新展望

2025年02月14日 张小溪

本文探讨了美国大选结果可能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在新的国际环 境下的经济发展展望。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包括财政政策调整、贸易保护主义、重视传统能 源和加密货币发展等,这些政策将对美国乃至全球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面对贸易风险增加 的挑战,中国亟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扩大内需、优化投资结构和推动房地产市场 止跌回稳等。同时,202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进 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稳定经济增长。
全 文ALL

基于中国增长实践的创新经济学分析

2024年12月26日 张平

1978—2023年中国经历了45年持续无衰退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奇迹。很多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大量讨论了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有为政府和宏观稳健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文章则集中探索创新的贡献。文章通过理论和中国实践归纳创新的测量方法、激励机制的经济逻辑,探索中国经济增长与创新激励相容机制的特征。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创新性因素,为未来创新方向及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全 文ALL

张明 | 深化金融改革,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2024年11月04日 张明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是建立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内源式技术创新的发展壮大既是确保中国继续实现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中国经济在未来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前提。科创企业的高风险、高收益、轻资产特征,使得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为其融资面临资产估值、信用记录、抵押品等经典难题。当前,我国的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着广义股权市场发展不足、高收益债券发展严重滞后、商业银行科技融资投贷联动有限、知识产权市场发展不足且知识产权融资发展较慢、科技金融生态仍需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做好中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八条建议。
全 文ALL

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2024年10月18日 彭兴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理层的共识。尽管中国央行曾尝试建立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但它并不是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首先需要明确选择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指标利率,隔夜回购利率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要完善利率走廊机制,使利率走廊收窄并变得更加灵活;其次,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央银行贷款和基于国债买卖的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政策工具组合。为此,需要发挥再贷款或再贴现的第一级市场流动性调控功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促使利率平滑化和引导利率期限结构。
全 文ALL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理论机制、现实背景与政策建议

2024年10月17日 董昀

发展数字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一环。首先,基于数字金融领域前沿文献,对中国数字金融高速增长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将该现象的成因归结为金融压抑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企业家利用数字技术实施的流程创新和监管者相对包容的监管理念。随后,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变化给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速放缓、技术瓶颈凸显和监管趋于严格等新课题,并立足新阶段新形势,提出了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若干政策建议。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