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降准成本更低 银行可向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贷款
曾刚表示,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实际上是“把银行自己的钱还给银行”。原来这部分资金以较低的法定准备金收益率被冻结在央行的账户上,现在“还给”银行,对银行而言意味着这部分资金的边际成本为零。因此,降准比各种流动性投放工具的成本更低。同时,降准释放出的资金期限更长,银行可以用作更为长期的贷款。
曾刚表示,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而言,此举缓解了过去因为过高的法定准备金率导致的高成本问题,银行可以更低的资金成本,向实体经济贷更长期的款。在修复了整个金融体系扭曲的同时,提高了银行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对于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一定帮助。
从长远来看,曾刚认为,未来存在进一步持续降准置换各种流动性投放工具的需要。也就是改变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工具结构,增加降准的占比,适度减少各种流动性工具的投放,从而进一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
曾刚表示,货币政策除了关注总量之外,还需关注结构性问题。当下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尤其是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未来除了需要在总量上进一步降准保持合理充裕,还要通过各种结构性的政策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投放,例如定向降准,定向的流动性提供工具,还有监管对于金融机构的引导。
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的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曾刚表示,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的政策在金融层面上基本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还需要综合性的政策进行配合,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制度改革等。“光靠货币政策包打天下,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货币金融也不能够完全代替财政和其他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