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喜报 |《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2月15日,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授奖名单完成公示,公示期内社会各界对获奖成果无异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张晓晶研究员、王庆博士所著《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1820年代长三角地区社会财富研究》荣获一等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繁荣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代表了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水平。
张晓晶、王庆所著《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1820年代长三角地区社会财富研究》,利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规范的存量研究范式,估算了中国传统社会末期长三角地区的社会财富状况,编制出了中国第一张历史时期的社会财富表,并以之为基础对传统中国的财富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究。
该书迈出了中国长期国家资产负债表(CHBS)研究的第一步,填补了我国历史财富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构建更广地域、更长时段的连续数据奠定了基础,也为理解东西方“大分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撑。此外,该书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捕捉到了长三角地区现代繁荣和共享发展的历史基因。19世纪的江南是当时中国最富裕地区,而今天的长三角则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增长极(其对全国经济总量的贡献占到四分之一)。另据作者估计,19世纪初期长三角社会的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不足10%,居民内部的财富差距也远远小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因此堪称“中国共同富裕社会的早期范本”。今天的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显然与之血脉相通。
该书2022年4 月出版之后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赞扬:
著名经济史学家、北京大学李伯重教授欣然作序,并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该书对中国历史资产负债表与财富存量、财富分配进行的研究,不仅把江南经济史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也突破了现有大分流问题研究的窠臼,“有助于国际学术的发展”。该书功底扎实、角度新颖,堪称“学科交融研究的范例”。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贺耀敏教授撰文推荐,认为两位作者立意高远、博采众长、肯下苦功,开辟了历史财富研究的新领域,取得了“新文科融合研究的新成果”。
巴黎经济学院教授、《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对该书的出版表示祝贺,认为这一成果填补了国际学术空白,为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围绕该书的研究成果,2022年法国巴黎世界经济史大会(WEHC)特设分论坛对中国古代的财富积累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包括李伯重教授、牛津大学马德斌教授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学术重镇的9位经济史学名家和青年学者进行了论文汇报和讨论,极大提高了该书的国际影响。
2023年,该书先后荣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2年度重大科研成果、第十一届金融图书“金羊奖”等奖项。此外,该书也入选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度优秀出版成果/年度好书,并被多家年度书单推荐。
该书目录
序言(李伯重)
第一章 导论
一 缘起:编制历史资产负债表的宏愿
二 从华娄出发
三 1820年代的长三角社会
四 估算方法
五 资料来源
六 研究发现
第二章 居民部门非金融资产
一 农村农户非金融资产
二 农村非农户非金融资产
三 城镇居民非金融资产
第三章 公共部门非金融资产
一 政府部门非金融资产
二 其他公共部门非金融资产
第四章 金属货币资产
一 清代中期的货币制度
二 清代中期华娄金属货币资产
三 内部结构
第五章 金融业资产与金融市场
一 华娄金融业资产
二 华娄金融市场
第六章 社会财富分配
一 华娄的地权分配
二 其他财富分配
三 居民部门财富分配差距
第七章 从世界看华娄
一 华娄的社会财富表
二 国际比较的数据基础
三 从世界看华娄
第八章 “穹顶之下”的华娄及其出路
一 “华娄之问”
二 “穹顶之下”的华娄
三 华娄的出路:扭曲、次优与大分流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