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新闻动态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金融报告》特辑”发布
Home > Foucs > News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金融报告》特辑”发布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金融报告》特辑”发布

2024-05-29 2024年05月29日

2024年5月18日,“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金融报告》特辑”在上海首发。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学论坛“锚定金融强国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在上海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旗舰报告——《中国金融报告2023: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报告主编张晓晶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杨志勇研究员共同为《中国金融报告》揭幕。

66.jpg

杨志勇总编辑作为出版方代表,对《中国金融报告》系列进行了回顾。自本世纪初以来的二十多部年度金融报告,均结合了当年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主题,一脉相承,既回应了时代课题,也通过时间刻度,累计形成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史资料。本年度报告共十六章、40余万字,是关于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最新论述的力作。

张晓晶所长指出,本年度报告聚焦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形成特辑“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其中主报告《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是本报告的总纲和灵魂。报告围绕“三着力”和“两加强”展开,并涵盖五篇金融大文章、资本市场枢纽作用、一流投行、保险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等新提法,以及金融高水平开放和房地产地方债等重要主题。这是一部聚焦“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系统阐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研究报告;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金融学知识体系的核心要义。

77.png

内容简介

报告紧紧围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一主题,系统研究阐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主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全书的总纲。接下来分别从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培育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以金融高水平开放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配套措施、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中国特色住房金融体系、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多重维度,全景式展现了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对于锚定金融强国目标、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主编

张晓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主任;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领衔编制并发布年度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与季度宏观杠杆率。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跟踪分析。参与、主持国家“十一五”至“十四五”规划的研究和评估工作。主持中央财办重大委托课题及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出版《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中国经验与中国经济学》、《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系列(合著)等著作,荣获的奖项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宏观金融理论与发展经济学。

副主编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出版《数字货币的边界:颠覆还是渐进式变革?》《宏观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与资产配置》等著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主持项目四次入选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年度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三等奖。著作入选2022年度中国好书入围图书、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第十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兼任工信部工业经济分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特邀专家、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成员、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