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对金融市场波动中,中国货币金融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进一步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这一表述与去年有所不同,在货币金融政策的变与不变中传递了一些新意境。
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平衡好促发展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货币政策这些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夯实货币政策传导微观基础。
目前,中美已经举行了6轮贸易谈判。每轮谈判之后,美方发布的官方声明,以及中美声明的对比,都是市场分析人士“信息挖掘”的重要文本。其中,最为抽象,从而也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是“结构性”这个表达。2月6号,特朗普在华盛顿发表演说,当谈及中美贸易谈判时,就强调道,与中国的协议,必须包括“结构性变化”(Structural change)。那么,什么是中美之间的结构性分歧?
3月5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发布。作为指导2019年经济和社会工作的文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两万字的篇幅,涉及方方面面,我们认为与经济相关的部分,有以下十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