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增长实践的创新经济学分析
2024年12月26日
张平
1978—2023年中国经历了45年持续无衰退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奇迹。很多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大量讨论了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有为政府和宏观稳健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文章则集中探索创新的贡献。文章通过理论和中国实践归纳创新的测量方法、激励机制的经济逻辑,探索中国经济增长与创新激励相容机制的特征。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创新性因素,为未来创新方向及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全 文ALL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49期
2024年12月23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持续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海南、陕西、宁波、青岛和深圳等10省市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允许跨国公司境内成员企业间错币种借贷用于经常项目跨境支付业务,降低企业资金融资成本;二是简化备案流程及涉外收付款相关材料审核,提升企业跨境收支便利化水平;三是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归集比例,便利企业跨境资金运营管理;四是支持跨国公司主办企业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代境外成员企业办理其与境内成员企业或境外主体之间的集中收付,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不断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管理政策,加大对跨国公司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支持力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此次央行和外管局在 10 省市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适应了跨国公司复杂的资金运营需求,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举措,后续持续优化有望吸引更多跨国公司业务落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提升我国的金融营商环境吸引力。
(二)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七次会议
2月15-16日,中美金融工作组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第七次会议。
中方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作了介绍。双方就中美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监管、国际金融治理、证券与资本市场、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以及其他双方关心的金融政策议题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会议听取了技术专家组的汇报,包括国际收支数据编制和宏观经济建模中的气候因素等。双方还举行了与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座谈会。中方就有关问题向美方提出了关切。
作为本次会议的成果,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美国联邦保险办公室签署了修订后的关于加强双方保险业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自成立以来,中美金融工作组在金融领域开展了专业务实的沟通交流。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对话有助于负责任地管理中美关系,也有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中美双方在多领域进行的专业务实沟通,涵盖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等关键议题,这种深度交流能够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判,为双边金融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这不仅有助于管控双边金融关系,还在全球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全球金融合作树立了良好典范,也为后续双方在更多领域深化合作提供了可能。
(三)中国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近日,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要求,研究部署证监会系统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强调,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本市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证监会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切实把思路和方法聚焦到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五个统筹”上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切实把行动和举措集中到党中央部署的重点任务上来,认真落实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要求,自觉提高站位,系统谋划抓好贯彻的务实举措,以“钉钉子”精神,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坚持办好资本市场的事,努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积极贡献力量。
一是突出维护市场稳定这个关键。坚决落实“稳住楼市股市”重要要求,提升市场监测、预警和应对的前瞻性、主动性,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联动监管,加强对融资融券、场外衍生品、量化交易等的针对性监测监管,加快落实增量政策,持续用好稳市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市场预期管理,着力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二是更加有力有效服务经济回升向好。牢牢把握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着力点,增强发行上市制度包容性、适应性,鼓励以产业整合升级为目的的并购重组,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更加精准有力支持扩投资促消费,健全覆盖各类企业发展需求的股债期产品和服务体系。夯实上市公司质量这个微观基础,推动改善公司治理和价值创造能力,督促落实市值管理责任,加强上市公司常态化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快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满足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三是着力提升监管效能。坚决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突出惩、防、治并举,维护市场“三公”。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执法震慑,突出提升精准性,突出“追首恶”,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增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穿透力,提升“四早”特别是早识别能力。加强监管协同,强化准入、日常监管与稽查处罚的高效衔接,增强整体监管效能。
四是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抓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协同构建完善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年金、理财等“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打通卡点堵点,充沛源头活水。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适时推出一批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稳步推进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更好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REITs管理基础制度,助力盘活存量资产。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会议要求,证监会系统要坚持干字当头,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三个过硬”的监管铁军。要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加强公权力全链条监督制约,从严正风肃纪反腐,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重拳纠治“四风”顽疾,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严的氛围。
二、观点聚焦
(一)傅聪:联合国理应成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主渠道
12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人工智能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会上表示,联合国理应成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主渠道,协调涉及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问题。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改进社会治理、维护国际安全的力量,也可以成为威胁公平正义、危及和平稳定的源头。国际社会要共同加强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确保人工智能真正实现安全、可靠、可控、公平。
傅聪表示,中国始终以负责任态度探索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科学路径,建设性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进程。去年10月,中国领导人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从发展、安全和治理三个维度全面阐释了中方理念。
傅聪表示,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关乎全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中方主张,各国尤其是大国对军事领域研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应采取谨慎负责的态度,全面评估利弊后果,切实尊重他国安全关切,避免误解误判,防止军备竞赛。不断提高相关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确保其处于人类控制之下,反对相关武器系统的误用、恶用、滥用和扩散。
傅聪表示,对于国际社会如何行动,中方有几点建议。一要明确指导思想,二是完善治理举措,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在南北科技、数字和人工智能鸿沟扩大的背景下,必须秉持合作精神,增强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落实好全球数字契约,让人工智能技术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工智能大国,中方愿积极支持联合国开展相关工作,为推动建立普遍参与、广泛共识的治理规范贡献力量。
(中国新闻网)
(二)刘世锦:以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需求
12月18日,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4金融发展论坛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消费需求,可以通过推动三个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来实现:一是以扩大中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事权为突破口,加强社会保障和提升人力资本的能力建设;二是要以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带动中国的第二轮城市化浪潮;三是以调整经济活动中所有制属性界定范围为突破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创新完善,创造更多的较高收入和就业机会。
(经济观察网)
全 文ALL
【周报】金融风险周报 2024年第51期
2024年12月23日
一、提示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 央行约谈部分金融机构
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央行提示机构要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记者了解到,央行12月18日约谈了本轮债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进的金融机构,并对相关机构提出要求,包括:要密切关注自身利率风险等风险状况,提高投研能力,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依法合规开展投资交易等。另外,据记者了解,央行近期已经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嫌出借账户、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内控缺失等违规行为的机构,同时正在全面摸排违规行为线索,后续将保持常态化的执法检查,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12月以来,在多重因素助推下,国债收益率加速下行。从12月6日开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七个工作日内从2%一路下探至1.7050%。12月17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在1.7050%至1.7175%之间徘徊。业内人士认为,本轮行情演绎速度过快,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已相对有限。从中长期来看,债券的价格走势主要由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和经济基本面的预期所决定,且影响货币政策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基本面。(新华网)
二、适时降准降息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12月16日,央行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引导银行充分满足有效信贷需求,增强信贷增长稳定性。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也在14日表示,要适度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适时降准降息,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会议还指出,要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落实好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支持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财联社)
三、消金公司持续加大不良处置 月内已挂牌近93亿元不良贷款
2024年最后一个月,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进一步加速。银登中心显示,12月以来,中邮消金、中银消金、湖南长银五八消金、内蒙古蒙商消金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接连在其不良贷款转让专区上架约25期不良贷款资产包,涉及未偿本息总额合计达92.81亿元。整体来看,上述不良资产包的转让价格均远低于账面价值,部分“折扣”甚至低至0.2左右。其中,如中邮消金未偿还本息总额合计高达71.7亿元的四期不良贷款项目起拍价仅为1.5亿元,而长银五八消金的5.25亿元不良贷款起拍价仅为2283万元。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类不良资产转让价格与逾期时间等因素有关,部分贷款回收难度和不确定性较大,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对于不良资产的谨慎评估和低预期,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经营压力。考虑到贷后压力,一些持牌消金已经在贷前端收紧准入,从源头规避价格走低等情况。(财联社)
四、AI眼镜概念股大涨 上市公司集中提示风险
近段时间以来,受多公司发布AI眼镜新品等刺激,A股AI眼镜概念股大涨,12月18日,相关概念股热度不减,其中博士眼镜、润欣科技、明月镜片、卓翼科技、中光学、瀛通通讯、比依股份等多只概念股涨停,恒玄科技、佳禾智能、云天励飞、星星科技、宇瞳光学等多只个股跟涨。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纷纷针对公司AI眼镜业务发声。记者注意到,近期A股博士眼镜、亿道信息、云天励飞、恒玄科技等多只AI眼镜概念股受到机构投资者的集中调研,这些公司在机构调研活动中同步对外透露了公司AI眼镜方面的进展。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公司在AI眼镜领域的发展动态。华鑫证券表示,目前,AI眼镜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形成稳定的头部效应,多家企业都在积极研发和推广AI眼镜产品。AI眼镜产业链涵盖了光学、显示、芯片、传感器、代工等多个环节,国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正在布局AI眼镜产业链上下游,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证券时报)
五、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 美股大幅收跌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12月18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25%至4.50%之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继9月四年来首次启动宽松周期后,这是美联储连续第三次降息,自2022年3月至去年7月累计加息525个基点后,三次合计降息100个基点。据报道,本次降息决策并未得到全体FOMC(货币政策委员会)投票委员的一致支持。美联储FOMC声明显示,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Beth M.Hammack)对利率决议表示反对,支持暂停降息。哈马克成为今年第二位投反对票的票委,此前美联储理事鲍曼在9月份反对降息50个基点。美股三大指数均大幅收跌,纳指跌3.56%,创7月25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标普500指数跌2.95%,创8月6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道指跌2.58%,连续第10天下跌,为1974年10月以来最长连跌。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特斯拉跌超8%,市值一夜蒸发13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25亿元);英特尔跌超5%,亚马逊跌逾4%,谷歌、Meta、微软、奈飞跌超3%,苹果跌超2%,英伟达跌超1%。(每日经济新闻)
全 文ALL
名义GDP增速有望在2025年企稳反弹
2024年12月17日
全 文ALL
2025,重磅预判
2024年12月23日
全 文ALL
【NIFD季报】守正创新: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价——2024Q3保险业运行
2024年12月24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发展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是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本报告采取“解剖麻雀”思路,对珠海市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五年发展情况和浙江省“浙里惠民保”三年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得出三方面的结论:
第一,从运行结果看,我国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第二,从运行机理看,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以满足参保人群“平时有预防、生病有保障”需求为主,辅之以激发参保人群“无病做慈善”需求,能够维系较高的投保率。第三,从机制创新看,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实现了市场机制、公益机制与行政机制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为破解医疗保险筹资难题提供了新解法。
不过,惠民保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发展进程中加以完善,为此建议如下:一是优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定性定位、监督管理和支持措施;二是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制度建设、政策规划、宣传推动、保费征收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好引领作用,推进制度广泛覆盖;三是完善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培育并发挥惠民保项目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的功能。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全 文ALL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
2024年12月20日
全 文ALL
以数据信托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12月20日
王增武
全 文ALL
中国小区的高层住宅,80万电梯“老龄化”何解?
2024年12月19日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