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继续助力双碳目标的思考

2021年09月02日

全 文ALL

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2021年09月01日

全 文ALL

着力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创新

2021年09月01日

全 文ALL

移动支付助力民生改善

2021年08月31日 杨涛

全 文ALL

金融风险周报(2021年第35期)

2021年08月30日

一、新三板明星企业爆雷 引发A股市场多家公司正常业务停滞 近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曾经名噪新三板市场的明星公司蓝山科技基本处于失联状态,蓝山科技涉嫌违规信披引发的A股市场震荡还在持续。据记者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因蓝山科技违规事件被牵涉的上市、拟上市公司已经多达62家,其中34家创业板、8家科创板和10家主板拟上市公司IPO申请被中止审核,5家创业板和1家科创板企业的再融资申请被暂停,2家创业板和2家主板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被搁置。一家新三板创新层公司爆雷,引发A股市场几十家公司正常业务停滞,蓝山科技被监管层立案调查后,为蓝山科技提供服务的主办券商、独立财务顾问华龙证券,审计机构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机构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估值机构天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相继被证监会调查。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6月蓝山科技挂牌新三板,华龙证券、天元律所和中兴财光华会所服务蓝山科技长达7年,在蓝山科技被调查前却从未见对公司经营任何异议,提示相关风险。(21世纪经济报道) 二、“炒币”巨亏1个多亿 美图公司上半年业绩受拖累 几个月前高调购买加密货币的美图公司8月25日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美图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44.6%;上半年净亏损1.29亿元,同比增长708.6%;亏损净额大幅增加至1.377亿元,同比增长450.8%。至于亏损的原因,美图在公告中表示,亏损净额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减值的已购买加密货币的公允价值减少导致一次性开支增加。据悉,美图上半年曾经分三次购入比特币和以太币,共计买入金额1亿美元。在比特币行情最好时甚至浮盈一度翻倍,不过前阵子比特币大跌,也导致上半年美图在比特币上减值1.12亿元。至于美图为何热衷于“炒币”,美图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欣鸿曾表示“购买加密货币更多是做一个资产配置,以及对海外业务的布局,不会进行短线的操作。”在今年三次购买加密货币时,美图均曾在公告中透露,公司设立“加密货币购买计划”主要出于两个目的:资产配置以分散风险,以及为公司进军区块链行业做准备。(中国基金报) 三、学区房最大利空?北京推出干部教师轮岗制度 8月25日,北京市教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将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北京在推进教育“双减”政策上,将在全市开展大范围、大比例的干部教师轮岗制度,校长和多数老师未来将持续轮岗。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类政策对于北京房地产市场有两方面重要的影响。一是学区房将面临打压。通俗说,“在哪里读小学都一样,因为老师和同学都差不多”,所以刻意买学区房也意义不大,进而使得学区房降温。二是各类房企后续项目开发中需要研究此类教育政策,后续以名校为噱头推销房子意义不大了。实际上,包括深圳、上海等城市也明确2021年秋学期将开始教师轮岗。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千万不要低估北京对此政策的执行力度,当前很多价格太高的学区房“危险了”,特别是西城和海淀的学区房。但只要北京学区锁区制度的存在,该政策更大的可能性是对学区房价格削峰填谷。(券商中国) 四、市场人士:债市中长期仍存机会 短期风险不容忽视 日前,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后债市不涨反跌。尽管数据全面低迷,但市场早有预期,似乎表现出一副利多出尽的态势,但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里再度反弹。南华期货债券分析师高翔表示,8月以来陆续有关于专项债发行节奏的消息传向市场,供给端压力逐渐明朗化。据了解,多省份财政部门将预留约20%的专项债额度,剩余专项债需在9月底之前发行完毕。发行节奏、剩余额度都已明朗的情况下,对未来一段时间利率债的供给测算并不算难,相较于已经“明牌”的供给压力,市场更加关注货币政策会给出怎样的应对。“总体来看,在内需偏弱、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货币不会收紧,中长期债市仍存机会,但短期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趋势性做多机会仍需耐心等待。市场近期博弈宽松预期与宽信用实际效果,尽管多头占据上风,但资金面边际收紧是不争的事实,而宽信用逻辑目前尚未被证伪,预计短期内十年期利率在2.8%-2.9%间振荡,若资金中枢持续抬升,或带动债市回调。”高翔表示。(期货日报) 五、比特币重新站上50000美元 全球监管加强但监管协同存漏洞 在此前遭马斯克抛弃从4月中旬触及的64000美元高位一路下跌后,本周一,比特币自5月以来首次重新站上50000美元,比上月29608美元的低点反弹了70%。以太坊等其他一些主要加密货币也均随之反弹。在周二回调后,隔夜,CME比特币期货BTC主力合约盘中交投于47065-49135美元区间,最终收报48725美元,较周二纽约尾盘涨1.07%。此次反弹后,比特币的总价值也重新达到9000亿美元,加密货币市值也再度突破2.2万亿美元。在加密货币行业规模日益巨大,并引发了许多冒险行为的背景下,全球监管机构也不得不想方设法令其监管措施跟上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但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要真正有效监管却很困难。令监管变得尤为棘手的一个因素在于,加密货币市场是一个全球市场,但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监管方式各不相同。当下,新加坡等地成为加密货币交易的热门地。尽管一些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产品如今在中国、美国已经被认定为非法,投资者却能通过新加坡等地交易这些产品。(第一财经)
全 文ALL

每周监管资讯(2021年第35期)

2021年08月30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新修订的《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夯实产品监管制度基础,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修订后的《办法》共6章40条,包括总则、条款开发和费率厘定、审批和备案、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与修订前相比,《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的体制机制,对保险条款费率监管主体、公司报送对象、审批备案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改革、完善和调整。《办法》进一步强化了保险条款费率的监督管理,规定公司条款费率开发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合规负责人、总精算师分别对条款费率开发管理、条款审查、费率审查负直接责任,并明确直接责任人违规的处理。同时,要求公司严格执行保险条款费率,强化条款费率管控,建立重大事项审议机制,及时对条款费率进行跟踪评估和清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公司保险条款费率开发报备行为,完善了条款开发原则和费率厘定原则,明确了公司条款开发审查和保险费率厘定审查职责。此外,《办法》还对其他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完善财产保险产品监管制度机制,不断强化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和法制环境的不断健全,原《办法》也面临着滞后于保险市场发展、产品监管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需要进行修订完善。《办法》的修订是完善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制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规范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开发和费率厘定行为,进一步提升财产保险行业保险产品整体质量。 (二)中国证监会发布《2020年上市公司年度会计监管报告》 截至2021年4月30日,除易见股份、*ST斯太、*ST北讯等3家公司外,沪深两市共有4,247家公司披露了年度财务报告。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中,254家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无法表示意见33家、保留意见109家、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112家。 证监会共抽样审阅了869家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年报审阅发现,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整体质量较好,但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对准则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包括:收入确认和计量不恰当、金融资产分类不正确、资产减值估计不谨慎、合并报表范围判断不合理、预计负债与或有资产抵销不恰当、债务重组损益确认时点不恰当等。 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应高度重视会计监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对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及时发现并改正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错误,稳妥做好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关工作,不断提升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中国证监会官网) 点评 《2020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总体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不过,仍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在新收入准则、金融工具确认、计量与披露、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计量、或有事项确认、股份支付、非经常性损益等方面存在问题。此轮针对上市公司年报开展的审阅工作有助于证监会明确下一步监管工作目标,发现和防范相关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三)央行等三部门就人民币买卖及相关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外汇局以联合公告形式公布了《人民币买卖及相关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指出,纪念币、经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停止流通的人民币,以及“装帧流通人民币审批”取消前,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人民币装帧品可以买卖。纪念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限量发行的,具有特定主题的人民币,包括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普通纪念币包括纪念硬币和纪念钞。除上述品种外,其他品种的人民币无论是否经过装帧,均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包括以搭售、在买卖装帧包装同时按面值兑换人民币等方式变相买卖。对于不符合人民币生产质量标准的流通人民币,持有人应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兑换。 《征求意见稿》强调,人民币买卖主体应当遵守市场监督管理和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遵循诚实、守信、自愿、公平原则,人民币买卖价格应遵循市场供求规律。人民币买卖不得炒作错版币等概念;不得借助稀缺性或特殊题材哄抬、串通操纵价格。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货币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经营、装帧人民币审批内容已经失效,普通纪念币发行日起一年内只准等值交换的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管理需要。《征求意见稿》旨在明确买卖范围、明确买卖的基本原则、规范宣传和广告行为以及鼓励健康市场环境,有助于规范人民币纸币、硬币及相关商品买卖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货币文化传播。 二、观点聚焦 易纲: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8月23日,人民银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表示下一步要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会议分析认为,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金融部门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保持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贷款平稳增长,信贷结构优化,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 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要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人民网) (二)IMF:特别提款权增发 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规模为6500亿美元的新一轮特别提款权(SDR)普遍分配方案近日生效。这次IMF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特别提款权分配,将为全球合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一剂“强心针”。 本轮分配根据IMF成员所占的份额比重进行,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获得约275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本轮分配将令所有IMF成员受益,满足全球各经济体对储备资产的长期需求,提升全球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健性,特别是将为最脆弱经济体应对疫情危机提供支持。 IMF上一次分配特别提款权是在2009年9月,目的是帮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当下,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快速传播,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新一波疫情反弹,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IMF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发达经济体接近40%的人口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新兴经济体约11%的人口完成接种,而低收入经济体完成接种的人口比例仅为1%,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免疫鸿沟”继续拉大。IMF指出,新一轮特别提款权分配将为资金受限的经济体提供重要的流动性缓冲。 在7月提交给IMF理事会审议的特别提款权分配方案中,格奥尔基耶娃说,在疫情暴发之前,超过60%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已面临储备资产不足。为应对疫情,这些国家的储备资产进一步遭到消耗。随着发达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未来几年发达经济体央行将回收流动性支持,这会造成全球流动性和储备资产供应减少。 据IMF工作人员估计,未来5年全球储备资产需求将达到1.1万亿至1.9万亿美元,而本轮特别提款权增发可满足30%至60%的储备资产需求。此外,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增发特别提款权还具有成本低、无条件快速提供流动性支持、不会造成全球通胀压力等优势。 美国智库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马克·韦斯布罗特表示,本轮特别提款权分配中约60%将分给高收入国家,但它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应考虑将这部分特别提款权再分配给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目前IMF正积极考虑富裕国家自愿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转借其特别提款权的可行选项,以支持这些经济体应对疫情和促进经济复苏。此外,IMF也在考虑建立一个全新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信托基金”,以帮助贫穷和脆弱国家实现经济复苏。 (经济参考报)
全 文ALL

弥补逆周期调节短板 做好跨周期调节

2021年08月26日

全 文ALL

探索五大增长极的新动能

2021年08月26日

全 文ALL

如何理解近期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变动?

2021年08月26日

全 文ALL

国际金融通讯(2021年第32期,总第48期)

2021年08月28日

PIIE 对香港制裁问题的讨论 PIIE高级研究员肖特指出,中美针锋相对的制裁已经导致了香港出现两个新的动向,这令美国十分担忧:(1)美国发起的制裁促使中国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于香港行政及司法体系的管控;(2)中国推行《反外国制裁法》,且该法案将在香港得以实施。 目前来看,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制裁很可能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实施制裁是美国贸易和出口管制法中的规定,而美国国会并未打算对此进行调整;中国也决定通过新的法律来对美国进行回击。目前,制裁已经使(美国)在中国经商变得困难且昂贵。随着中美制裁战争的升级,金融机构也很可能受到打击,进而对贸易和投资造成更坏的影响。尽管中美双方应当都不愿意实施经济急剧脱钩,但为了捍卫自身的战略利益,双方却很可能不得不接受这些成本,从而并不会改变制裁政策。 中美的制裁不仅涉及双边和地区商业关系,更关系到两个超级大国在气候变化、亚洲核不扩散及疫情方面的合作。因此,中美官员都应当谨慎考虑制裁问题。同时,在中美开始另一次冲突前,中美还应当考虑部署其他的战略,以替代或补充制裁政策。中国已经通过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及一带一路与亚洲邻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对此,肖特建议美国效仿中国,支持更多的民主国家加入最初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并应考虑于明年重新加入该条约。[1] 美联储提高通胀目标的另一个原因:就业和产出的繁荣 PIIE高级研究员威尔科克斯等发布政策简报,建议美联储考虑将通胀目标提升至3%。简报主要讨论了该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功效。 为了探讨提高通胀目标对实际GDP及就业率的作用,简报使用调整过的FRB/US模型,同时基于沃尔克反通胀的经验,就通胀预期对经济条件的反应进行了假设。根据该模型的预测,如果美联储使用激进的非对称的平均通胀目标(AAIT)规则,即公开市场委员(FOMC)会快速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并持续该水平数年,那么在目标通胀提高后的十五年中,真实GDP年均增长3.4%,失业率年均下降1.4%。如果FOMC使用AAIT规则,同时考虑到目前政策比沃尔克时期的政策更加透明,所以FOMC的公告可能会直接影响通胀预期,而如果FOMC使用较保守的泰勒规则,实体经济活动的提升则较小。因此,简报建议如果FOMC决定将通胀目标提高至3%,那么它就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内,采取足够强势的举措来实现该目标。 简报之所以建议将通胀目标调整至3%,而非更高水平,是因为:(1)其他研究表明,趋势通胀率(trend inflation)每一次上升,都将带来宏观经济稳定性的降低;(2)趋势通胀率越高也意味着通胀带来的长期成本越高;(3)最重要的是,过高的通胀目标与FOMC稳定物价的职责相悖。 最后,简报建议,FOMC下次框架审查应当包括对通胀目标的讨论。[2] 美联储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纪要 8月18日,美联储公布了公开市场委员会7月27-28日的会议纪要。 经济方面,美国二季度实际GDP的增速超过了一季度。尽管劳动力需求依旧强劲,但美国6月劳动力市场指标喜半参忧:失业率上升至5.9%,且非裔及西班牙裔失业率仍高于全国平均值;劳动力参与率及就业人口率保持不变;小时平均工资持续上升。CPI同比增长率从5月的3.9%上升至6月的5.4%;核心CPI同比增长率从5月的3.4%上升至6月的4.5%,这体现了基数效应、供给瓶颈等过渡性因素的影响。 金融方面,由于6月FOMC传递的宽松信号不达预期,投资者对持续高通胀的预期有所降低,随后德尔塔病株蔓延由增加了市场的担忧,加之新公布的通胀数据强于预期,导致6至7月期间金融市场发生了一些波动。长端国债收益率下降,美股温和上涨,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保持在历史低位附近。短期资金市场保持稳定,市场的融资条件持续宽松。 会议认为,常备回购协议便利(SRF)与货币当局常备回购便利(FIMA)将为货币政策有效实施并保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提供支撑,因此委员会投票通过创立这两个机制。会议还对资产购买进行了讨论,但没有对未来如何调整作出决定。 货币政策依旧致力于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并将长期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的水平。由于当前通货膨胀率长期低于2%的目标,所以美联储将允许未来一段时期通货膨胀率略高于2%,来确保长期目标通货膨胀率能提升到2%左右。在此之前,美联储将会一直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达到充分就业、长期通货膨胀率达到2%之前,美联储会持续将目标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0.25%这一水平,并继续每月购买800亿美元的国债,同时每月增持至少4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 欧央行 新货币政策策略:利率前瞻指引的含义 欧央行执委莱恩于8月19日发表观点。 他认为新货币政策策略有两大创新:第一,欧央行的物价稳定目标被重新定义为2%的对称中期通胀率,意味着高于通胀目标或低于目标同样不可取。第二,在结构性低名义利率的环境下,货币政策将考虑有效下限的影响。因为有效下限代表央行降低利率的能力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如果不考虑这一情况,就会出现通胀率持续低于目标的问题。同时满足上述两点需要持续的、强有力的货币政策,以确保将长期通胀率锚定在2%的水平。 基于这两点创新,利率前瞻指引提出了加息的三个条件。第一,通胀率应当在预测期结束之前达到2%,以确保在加息的时候,通胀率足够接近通胀目标,并避免货币政策对错误预测做出响应。第二,通胀率需要在预测的剩余时间内保持在2%的水平,来确保通胀率达到目标不是由短期原因驱动的。第三,潜在通胀率[4]的进展应当确保中期通胀率稳定在2%,避免货币政策对成本冲击带来的短暂通胀上升形成过度反应。 利率前瞻指引还指出,欧央行致力于防止利率过早收缩这一问题。因此,在一段时间内,通胀率可能稍高于通胀目标。这一过度状况完全符合欧央行2%的中期通胀目标。[5]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Jeffrey J. Schott, “A Coming Clash over Hong Kong Sanctions?”, https://www.piie.com/blogs/trade-and-investment-policy-watch/coming-clash-over-hong-kong-sanctions [2] David Reifschneider, David Wilcox, “Another Reason to Raise the Fed’s Inflation Target: An Employment and Output Boom,” https://www.piie.com/publications/policy-briefs/another-reason-raise-feds-inflation-target-employment-and-output-boom [3] Federal Reserve, “Minutes of 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July 27-28, 2021,”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pressreleases/monetary20210818a.htm [4]潜在通胀率基于多组已经实现的通胀数据得到,反映了排除了短期的、可逆变化后的通胀情况。 [5] Philip R. Lane, “The New Monetary Policy Strategy: Implications for Rate Forward Guidance,” https://www.ecb.europa.eu/press/blog/date/2021/html/ecb.blog210819~c99d1b768d.en.html
全 文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