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每周监管资讯(2022年第16期)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激发市场活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网站) 点评 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二)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 为贯彻落实新《证券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发〔2020〕14号),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自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 《指引》共32条,由总则、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容和方式、组织与实施、附则等内容组成,主要包括: 一是进一步明确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定义、适用范围和原则。从内容、方式和目的等维度对投资者关系管理进行界定。明确《指引》适用于依照《公司法》设立且股票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内发行股票或者存托凭证并上市的境外公司参照执行。确立合规性、平等性、主动性和诚实守信等四条基本原则。 二是进一步增加和丰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容及方式,同时对近年来实践中的良好做法予以固化。适应互联网、新媒体等新时代发展形势,在电话、传真等投资者关系管理传统沟通渠道基础上,新增网站、新媒体平台、投资者教育基地等新兴渠道。对投资者说明会的召开情形和要求作出专条规定,提升投资者说明会质量和效果,使其真正成为公司传递价值、投资者发现价值的桥梁。明确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在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明确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投资者关系管理档案保管和利用机制。 三是进一步明确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同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约束。在操作层面,进一步明确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制度制定、部门设置、责任主体、人员配备、培训学习等内容。强化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主体责任,除董事会秘书、专门人员外,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也提出要求,明确他们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的禁止情形。倡导投资者提升股东意识,依法行权维权,形成理性成熟的投资文化。明确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进行监督管理。明确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协会等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则进行自律管理。 《指引》起草过程中,证监会积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指引》内容总体支持,证监会逐条认真研究各方面提出的修改完善意见建议,并对合理建议予以吸收采纳。 (证监会网站) 点评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内容。《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的出台,对于加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银保监会:尽快推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积极配合人民银行,抓紧研究完善相关法规和机制安排,尽快推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重大风险处置积蓄好后备资金。 立足我国实际,拟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初步考虑金融稳定基金用于具有系统性隐患的重大风险处置,与发挥常规化风险处置作用的存款保险和行业保障基金都是我国金融安全网必不可少的部分。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区分不同行业、不同主体实行差异化收费,以平衡好风险、收益与责任,避免国家和纳税人利益遭受损失。 (人民网) 点评 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金融风险呈现收敛态势,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内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较大。金融风险处置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化解风险的资源储备。 二、观点聚焦 (一)张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富强的百年探索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征程,是一部实现求富求强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牺牲和创造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研究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富强的百年探索》一文中,从四个方面归纳出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人民追求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经验,并阐明“经济的幸福”是把脉中国大趋势、理解中国百年巨变至为关键的维度。 (澎湃) (二)张明:应高度警惕短期内经济增速过快下行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近日指出,全球可能步入新滞涨时代。 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相互交织的双重冲突之下。疫情冲击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快速下行,俄乌战争可能导致未来进口成本高居不下。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未来都可能面临滞涨的威胁。近期,新冠疫情在上海爆发,也有蔓延至广州、苏州等城市的趋势。前段时间,深圳的疫情刚刚得到控制。长三角与珠三角,几乎占据中国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目前上海基本上处于封城状态,消费、投资与工业生产均受到严重冲击,上海港的货物进出口也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可以想象,本轮疫情对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将是非常显著的。 他强调,我们既不能高估经济与市场的韧性,也不能高估宏观政策的适时效力。现在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收缩性的政策,尽快出台扩张性的政策。唯有这样,才能缓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