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国际金融通讯(2022年第21期,总第82期)
Home > SeriesReport > 国际金融通讯(2022年第21期,总第82期)

国际金融通讯(2022年第21期,总第82期)

2022年07月05日

IMF

更多非洲国家正在探索数字货币

IMF非洲部经济学家福杰等撰文,讨论了非洲国家央行对于数字货币探索和发展。

在尼日利亚2021年10月推出电子奈拉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家央行开始陆续探索数字货币或启动试点。例如,南非储备银行正在试行仅用于银行间转账的批发型CBDC,而加纳银行则在测试电子赛地这一通用型的零售CBDC。

虽然非洲各国发行CBDC的动机不尽相同,但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来说,这一举动有三点好处:第一,促进金融普惠。CBDC可以使得没有银行账户的人获得金融服务。在没有互联网接入的偏远地区,依旧可以通过非智能机以很低的成本完成交易。第二,CBDC可以有针对性地分发福利款项,特别是在疫情及自然灾害期间。第三,CBDC还可以促进跨境转移和支付。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汇款及收款成本最高的地方,平均成本几乎为汇款金额的8%,而CBDC则可以通过缩短支付链及增加竞争的方式,缩减这一成本,并从而促进该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

但是,在正式发布CBDC前,非洲各国需要考虑四点潜在的风险及挑战:第一,政府需要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如电话和互联网连接)的可及性;第二,央行需要发展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并加强国家身份识别系统的建设,以满足KYC的监管要求,并处理好数据隐私及金融稳定性相关风险的管理;第三,央行还需要防范公民从银行取出太多的钱购买CBDC这一情况,以免对银行的信贷能力形成负向冲击;第四,央行还需要考虑发行CBDC对私人数字支付服务部门的影响,这些服务商一直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助推者。[1]

PIIE

公众对其他国家实施保护主义的反应

PIIE高级研究员斯坦伯格等撰文指出,美国贸易方面的保护主义导致中国公众对国际经济合作的支持程度持续下降。论文在中美贸易时期进行了三次调查实验,调查了约3000名中国网友对中国贸易政策的看法。虽然三次实验的进行时间不同,但在三次实验中,一旦受访者被提醒美国实施保护主义后,其对于自由贸易的支持率都低于其他受访者。三次实验的不同则说明2019年6月美国提高对中国商品关税这一措施与其后中国公众对开放贸易的支持率下降之间具有关联性。相关实验说明,民众的这一反应不仅限于贸易领域,甚至会延伸到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同时,公众的这一反映也远不止存在于中国,其他国家的受访对象也会表现出类似的特征。最后,该文证明了保护主义情绪上升将由互惠的两个不同层面共同导致:直接互惠反映了对美国关税进行报复的述求,而普遍互惠则反映了公众对自由贸易(不局限于同美国的贸易)热情的消退。从政策方面来看,这意味着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开放贸易体系都取决于保持大众对自由贸易的支持。由于美国实施国家保护主义政策,削减了公众的支持,进而导致外国政府也增加了自己的关税壁垒,所以保护主义措施的实际成本远大于普遍认为的水平[2]

美联储

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

6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向国会提交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

经济形势方面,通胀率依旧远高于2%的长期通胀目标。四月PCE同比增长6.3%,核心PCE同比增长4.9%。五月的公开数据表明,下个月核心PCE可能会以相同速度或稍慢的速度继续增长。总需求强劲,但供给瓶颈比预期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价格压力也呈宽基化趋势。因为库存和净出口的异常波动抵消了持续强劲的需求增长,所以第一季度整体经济活动有所下降。劳动力市场依旧十分紧俏。失业率接近50年以来最低点,职位空缺处于历史高位,工资增长也处于高位。劳动力需求非常强劲,但劳动力供应依旧低迷,劳动力参与率自一月份以来基本维持不变。

货币政策方面,由于通胀率远高于2%的长期目标,且劳动力市场极为紧俏,所以委员会在过去三次会议上都提高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使得今年的目标范围已经上升1-1.5个百分点。5月,委员会宣布了缩表的计划,并在此后不久开始了大幅减持债券的进程。自去年秋天以来,金融条件一直在收紧,反映出已实施政策的效果及对未来行动的预期。委员会认为,持续加息是合理的,而具体的加息速度则取决于数据及不断变化的经济前景。

美联储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并决心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价格稳定。同时,鲍威尔还表示,美国目前经济形势十分强劲,可以承受货币政策收紧带来的压力。[3]

欧央行

俄乌冲突对欧元区经济活动的影响

欧央行发布公告指出,俄乌冲突除了提高能源价格及延长供应短缺问题,还导致经济前景更加难以预测,不确定性明显增大。这将导致企业退出或放弃投资,家庭则会进行更多储蓄,减少消费,且不确定性还会与金融市场摩擦(如借贷限制)相互作用,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识别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文章使用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文章分析了1999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数据,并用模型估计的弹性来量化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间的不确定性冲击。总体来说,不确定性对GDP及国内需求造成了负面影响,且对商业投资的影响大于对消费的影响。根据预测,2022年2月到4月的不确定性冲击将对GDP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且该影响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届时GDP将比非冲击下的趋势水平低0.7个百分点。不确定性的增加影响了家庭及企业的消费决策,并且这种冲击是不对称的,相比于非冲击下的趋势水平,第三季度家庭储蓄率将上升0.4%,GDP的商业投资及消费则分别下降1.1%及0.5%。

从部门层面来看,模型预测不确定性冲击对制造业的影响要大于服务业,且对耐用品部门的影响是对非耐用品部门的三倍。[4]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Habtamu Fuje, Saad Quayuum, Franck Ouattara, “More African Central Banks Are Exploring Digital Currencies,” https://blogs.imf.org/2022/06/23/more-african-central-banks-are-exploring-digital-currencies/

[2] David Steinberg, Yeling Tan, “Public Responses to Foreign Protectionism,” https://www.piie.com/publications/working-papers/public-responses-foreign-protectionism-evidence-us-china-trade-war

[3] Jerome H. Powell, “Semiannual Monetary Policy Report to the Congress,”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testimony/powell20220622a.htm

[4] Alina Bobasu, Roberto A. De Santis, “The Impact of the Russia Invasion of Ukraine on Euro Area Activity via the Uncertainty Channel,” https://www.ecb.europa.eu/pub/economic-bulletin/focus/2022/html/ecb.ebbox202204_02~b5e18e967d.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