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54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54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2年第54期

2023年01月11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与新建住房价格走势挂钩、动态调整,有利于支持城市政府科学评估当地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化情况,“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地支持刚性住房需求,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证监会召开国际顾问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

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简称顾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近期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顾委会主席霍华德·戴维斯先生、副主席史美伦女士等14名顾委会委员和特邀嘉宾以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副主席方星海出席了本次会议,证监会系统相关单位、派出机构和会机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全球大变局下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与会委员围绕“全球大变局下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化基础制度改革,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逐步完善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等三个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和广泛的交流。

委员们积极评价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政策定力,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一年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和防范风险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为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证监会官网)

点评

国际顾问委员会针对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情况,介绍国际市场的最新动态及监管经验,向中国证监会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可以为促进中国证监会借鉴国际经验、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健康发展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三)银保监会就“三个办法一个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为进一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银保监会对《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等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形成《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项目融资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三个办法一个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修订的重点内容包括:一是适度拓宽流动资金贷款与固定资产贷款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满足信贷市场实际需求。二是进一步明确受托支付标准,适度调整受托支付时限,增加紧急用款相关规定,提升受托支付的灵活性。三是合理调整贷款业务办理模式,明确视频面谈、非现场调查等办理形式,适配新型融资场景。四是优化流动资金贷款测算要求,增加信用方式办理贷款相关内容,更好契合融资实际。五是明确贷款期限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风险,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六是整合其他相关信贷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系统性。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根据社会各界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三个办法一个规定”并适时发布实施。

(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银保监会对“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及相关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修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二、观点聚焦

(一)张明:人民币有望逐渐成为避险货币

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日前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上,专家学者就如何增强人民币避险属性进行了讨论,并认为,未来人民币避险属性将更加凸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深入探讨了人民币呈现避险货币特点的真实原因,梳理了人民币作为避险货币的具体机制。他表示,目前人民币距离全球公认的避险货币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流动性不断提高,人民币有望逐渐成为避险货币。

(经济参考网)

(二)郑联盛:澳门发展特色金融路正宽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联盛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推动经济适度多元是澳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是澳门金融业实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依托。未来,澳门应着力强化湾区西岸发展内外金融链接功能,实践需求驱动供给、供给链接需求的发展模式。其次,在存量方面,找差异化发展道路,坚持以葡语国家金融合作为突破,搭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金融合作平台。再次,在增量方面,以财富管理、债券市场和数字金融为三支柱,拓展金融业发展新生态。澳门数字金融发展时间较短,对传统金融服务业依赖程度较低,存在较为显著的“后发优势”。澳门应尽快布局数字金融,明确数字金融发展重点领域,以横琴自贸区为核心依托,联合湾区城市着手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平台机构、生态体系和业务场景等战略部署,着重在金融科技机构引入、数字资产盘活、知识产权交易等领域发力,在数字金融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