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5期
Home > SeriesReport >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5期

金融风险周报 2023年第5期

2023年01月31日

一、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在《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文章中谈到了对中央银行金融稳定政策框架的思考和建议,主要是包括六点启示:一是明确由中央银行负责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者、最后贷款人和支付清算体系的监管者,具有宏观整体视野和跨行业跨市场监控优势;二是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由中央银行牵头负责;三是在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和危机救助方面,给予中央银行充分授权。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者、最后贷款人和支付清算体系的监管者,具有宏观整体视野和跨行业跨市场监控优势;四是探索危机情境下将中央银行传统最后贷款人职能拓展到最后做市商职能;五是注重防范道德风险。中央银行实施危机救助需要在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道德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对金融机构的过度救助,短期内看似维护了金融稳定,长期看则埋下了更大的风险隐患;最后,明确中央银行善意履职法律保护原则。(第一财经)

二、债券承销违规 6家银行被责令整改

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连发6条自律处分信息公告,涉及机构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广州农商行等6家银行。从处分信息来看,本次处分剑指部分银行在开展债券承销发行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或是通报批评或是警告,并要求各家银行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分析人士指出,任由这些问题发展将会影响发行市场正常秩序,发行利率扭曲,不利于市场价格发现与资源有效配置,因此需要监管部门继续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值得一提的是,就半个多月前,招商银行、广发银行、银联商务三家公司刚被曝出因反洗钱违规问题合计被罚超1.34亿元。在分析人士看来,接连的两次处罚,在岁末年初为金融机构连续敲响了合规经营的警钟,未来以‘防风险’为重点的监管强度或将日益提高。(财联社)

三、民生银行起诉副董事长及其公司 索偿超70亿元

近日,民生银行公告,该行北京分行对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卢志强提起诉讼。目前案件已立案,尚未开庭审理。案件事实是,2018年6月,武汉中心公司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签订《固定资产贷款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人民币40亿元,尚欠本金39.72亿元。担保方式为武汉中心项目土地及在建工程抵押、泛海控股以及卢志强保证担保。2020年3月,武汉中央公司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签订《固定资产贷款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人民币30.66亿元,尚欠本金30.46亿元。担保方式为武汉中央公司名下五块土地抵押、泛海控股及卢志强保证担保。因武汉中心公司和武汉中央公司未按照双方签署的相关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向北京金融法院起诉武汉中心公司、武汉中央公司等。(每日经济新闻)

四、4年899家机构被罚1.2亿元 保险中介机构“革故鼎新”

2023年,保险中介机构延续“革故鼎新”态势。黑龙江银保监局近日开出罚单,因拒绝、妨碍依法监督检查,黑龙江省宏信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被吊销业务许可证。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下,无论是因许可证期满或不符合监管要求而被淘汰,还是受利润空间被挤压影响选择主动退出,保险中介机构都面临“大浪淘沙”的格局。随着保险中介市场的迅速壮大,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冒头”。在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下,保险中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违规互联网保险业务得以整顿规范。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保险行业全系统中介条线近4年共检查机构2684家,处罚机构899家,处罚金额1.2亿元。从监管处罚情况来看,“未进行销售人员执业登记”“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和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未制作客户告知书或其他缺少必要的项目”“未按规定管理业务档案”和“编制或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及资料”等成为保险中介机构涉案的主要违法违规事由。(经济参考报)

五、头部机构暴雷频现 业内呼吁加密货币全球监管

2023年伊始,受到去年多家加密机构破产、倒闭等影响,多国监管机构先后发声,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与货币监理署发布联合声明,强调加密资产相关风险不能转移到银行系统。2022年12月,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主席Mark Branson呼吁对加密行业进行全球监管,以通过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来确保金融稳定性。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国情和各国复杂金融背景的存在,各国并不能针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建立完全统一的加密监管规则。在制定监管政策时,如何给加密资产定性显得尤为关键。加密货币观察人士强调,2023年各国还会继续呼吁加密货币监管,但难以推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主要就是加密资产的属性和类别还未定性,无法具体套用现行监管办法。另一方面,由于加密货币存在匿名、去中心化、全球流通等特性,利用加密货币进行犯罪,相对于传统犯罪更不易被发现和追踪,再叠加国际管辖障碍等难题,导致对加密领域的全球监管始终较为困难。(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