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12期
Home > SeriesReport >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12期

每周监管资讯 2023年第12期

2023年04月03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及格式要求》

近日,银保监会印发《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目录及格式要求(2023年版)》(以下简称《目录》)。

本次修订工作旨在强化《目录》与《办法》的有效衔接,更好地适应监管实际需要。同时加大简政放权工作力度,精简优化部分申请材料,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评


《目录》的出台,有利于做好与《中国银保监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配套衔接,提升行政许可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推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不断提升行政许可工作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二)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反洗钱工作电视会议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反洗钱工作电视会议。

会议认为,2022年,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担当、奋发作为,会同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不断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

会议指出,2023年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全面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二是不断深化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提升各部门反洗钱工作合力;三是切实推动反洗钱监管向“风险为本”转型,进一步提升反洗钱监管成效;四是纵深推进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严厉打击洗钱犯罪活动;五是积极准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第五轮互评估,深度参与国际反洗钱治理;六是持续提升反洗钱监测分析能力,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数据使用和管理;七是持续加强调查研究,提升基础工作实效。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评


此次会议认为,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夯实了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持续提升了反洗钱监管有效性,提高了反洗钱监测分析和调查协查实效。会议指出,人民银行2023年将加快构建反洗钱工作新格局,着力推动反洗钱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中国财政部印发《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纲要》

近日,财政部印发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全面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纲要》同时着力统筹发挥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从业人员等四方面主体作用,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健全制度,规范发展”、“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德法并举,刚柔相济”、“重点突破,强化联动”等基本原则,对行业诚信建设体系进行谋划布局,并从诚信标准建设、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诚信信息采集和信息监控体系建设、诚信监管和评级评价制度建设、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以及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规划了推进行业诚信建设的重点工作。 

《纲要》共分为八个部分,主要包括“充分认识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行业诚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健全规范规则为基础,持续完善诚信标准建设”、“以弘扬诚信美德为导向,推动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完善诚信信息采集和信息监控体系”、“以加强诚信监管为着力点,健全诚信监管和评级评价制度”、“以构建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为重点,健全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及“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内容。 

下一步,财政部将切实做好《纲要》的宣传解读,统筹各方主体做好《纲要》的贯彻落实,推动《纲要》各项任务、要求落地见效。 

(中国财政部官网)

点评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价值,是行业的立业之本和发展之要。《纲要》紧紧围绕加强行业诚信建设这条工作主线,聚焦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客观需求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抓住诚信标准建设、诚信标准执行、诚信监督管理等主要环节,有效推进了构建行业诚信闭环管理体系。

二、观点聚焦

(一)易纲:碳达峰碳中和要用好“胡萝卜+大棒”

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胡萝卜+大棒”政策。碳价或者碳税属于“大棒”,央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易纲表示,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的技术进行支持;二是对煤炭的清洁利用进行支持。

易纲透露,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率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2022年是两项工具完整执行的第一年,央行支持了3000多亿元“再贷款”,使得商业银行发放了6000亿元贷款支持相应项目。

易纲介绍,央行的再贷款虽然是低息的,但也是要收回的,风险还是由商业银行承担,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合适的。与此同时,碳减排支持工具项目最初有21家中资银行参加,后来有7家外资银行、几十家地方商业银行加入,央行在这个项目的提供上对中资、外资、民营银行一视同仁。

易纲表示,这一政策的成果是,2022年全年实现减排1亿吨。

易纲指出,气候变化是国际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持续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回顾近年工作,易纲在会上表示,中国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席主席,牵头制定了《G20转型金融框架》,成为各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引。人民银行还与欧委会相关部门共同牵头完成并先后发布了两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中国和欧盟的绿色金融共同目录趋同率达到了近80%。

(上海证券报)

(二)世界银行:2030年前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或降至2.2%

3月27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在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球潜在经济增长率将降至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至2030年间平均年度增长率预计为2.2%。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即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最高长期经济增长率,将在本世纪第三个十年间的剩余时间里降至2.2%的平均年度水平,低于第二个十年间的平均值2.6%和第一个十年间的平均值3.5%。其中,发展中经济体2000年至2010年间平均年度增长率为6%,在本十年间该增长率可能降至4%。

报告指出,一系列因素都在减缓全球经济增长,包括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欧美金融业面临的风险。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扰乱了全球供应链,拉低了世界投资增长率,地缘政治冲突则进一步抑制了投资和全球贸易增长。与此同时,当前欧美金融市场的动荡局面正带来新的威胁,可能加剧全球经济前景的恶化。

世界银行强调,要将未来十年的增长恢复到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需要“付出巨大的集体政策努力”。该机构呼吁政策制定者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实施强有力的举措来增加劳动力供应、提振生产力和促进投资。例如,国际货币和财政政策框架应该更加紧密地协调一致,各国领导人需要找到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加劳动力参与的方法。

世界银行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今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将有助于防止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但全球经济增长不能只依赖中国等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各国都应尽最大努力推动自身结构性改革,以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