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4年第42期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首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人民银行31日发布公告,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这是买断式逆回购创设以来,首次实现工具落地。
公告显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0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新华社)
点评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了债券押品的过户,有助于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
(二)证监会等六部门:允许外国自然人实施战略投资
证监会等六部门日前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4年12月2日起施行。
战略投资是特定外国投资者直接取得并中长期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的行为。2005年,商务部、中国证监会、税务总局、原工商总局、国家外汇局等五部门发布《办法》,为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上市公司提供了制度保障。据统计,《办法》实施以来,外国投资者累计战略投资600多家上市公司,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济参考网)
点评
修订后的《办法》从五方面降低了投资门槛,旨在进一步拓宽外资投资证券市场渠道,发挥战略投资渠道引资潜力,鼓励外资开展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三)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申请及验收规定》
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了《商业银行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申请及验收规定》(以下简称《验收规定》),明确银行实施高级计量方法的验收流程和监管要求,推动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全面修订了资本监管规则,允许满足条件的商业银行经监管验收后使用高级方法计算风险加权资产。为配合《资本办法》落地实施,金融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验收规定》。《验收规定》共七章四十七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适用对象和验收范围,允许根据《资本办法》相关规定划分至第一档的银行,按照不同风险模块分步实施、分别申请。二是规定高级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要求银行申请实施高级方法需具备经营业绩稳健和风险管理水平良好等条件。三是明确申请及验收流程,细化各个环节中应提交的材料清单,全面覆盖计量模型和支持体系的各项合规要求,提升申请及验收工作质效。四是强调评估及验收原则,结合资本监管规则变化,提出不同风险模块验收的最低要求,提升资本计量结果的审慎性。五是完善持续监管要求,提出监管信息定期报送、重大调整事前认可等持续监管要求,维护资本监管有效性。
(新华社)
点评
金融监管总局将稳妥有序开展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收工作,指导银行做好高级方法实施,推动银行不断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科学制定资本规划,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二、观点聚焦
(一)黄益平:没有一个国家的创新增长主要依靠国有资本推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日前指出,近期民营资本投资积极性下降,这个问题可能更加值得关注。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创新增长是主要依靠国有资本推动的。其一,民营资本缺乏信心和投资意愿,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其中民营资本能否真正享受到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待遇十分重要。其二,我国经济过去是粗放式的高增长模式,成本优势突出,技术难度相对低一些。投资者喜欢短平快、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但暴利时代结束了,未来投资人需要更加实实在在地支持创新,一方面投资的时候需要有耐心,另一方面得接受相对较低的投资回报。
(中国经济周刊)
(二)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生态链从四边形到五边形的扩展
10月23日,2024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暨“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做好五篇大文章”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政策的适度引导,政策引导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和保护市场机制。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针对资本市场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链由四边形变成了五边形,此次创新性工具的出台也是中国人民银行向现代化中央银行转型的关键一步,对资本市场发展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减税和扩大支出来稳定经济预期。财政政策相较于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经济长期增长,当前是财政政策发力的有利时期,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平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与事权,并优化财政体制以提高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人大重阳)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