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2期​
Home > SeriesReport >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2期​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2期​

2025年01月13日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人民银行)

点评

央行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释放出了多维度的信号,对于国债市场、货币政策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证监会: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近日在北京召开专题座谈会,与专家学者、媒体负责人、上市公司、内外资机构代表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证监会)

点评

证监会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更加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特点和运行规律,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努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三)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金融机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交易保证金管理办法》

据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消息,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金融机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交易保证金管理办法》,其中指出,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开展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交易,如与非金融机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且具有真实风险对冲需求背景,可以豁免初始保证金和变动保证金要求。

(金融监管总局)

点评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金融机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交易保证金管理办法》,对于有效防范金融机构非集中清算衍生品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促进金融机构衍生品业务稳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观点聚焦

(一)戴相龙:全面增强建设我国强大资本市场的信心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十九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发表题为“中国有必要、有条件、有能力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的演讲。

戴相龙表示:“发展资本市场,要有优秀的企业,良好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管,还需有对我国有必要、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强大的资本市场充满信心。”

(中国网财经)

(二)吴晓求:鼓励本土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1月11日在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国际化是实现金融强国的核心路径。要鼓励本土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市场,逐步放宽外资准入,打造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交易中心和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吴晓求指出,增强资本市场的全球竞争力,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自由化、国际化的本币,以及高度开放的资本市场的形成,是金融强国两个最重要的标志。对于如何建设金融强国,吴晓求强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