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6期
一、监管动态
(一)中国人民银行: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中国人民银行2月13日发布的报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提出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前瞻性。这一举措旨在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为进一步优化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体系,有效实施分类监管,推动金融租赁公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指明方向。 此次修订后的《评级办法》强调金融科技的重要性。《评级办法》将“管理质量”评级要素和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内容整合至“公司治理”要素,新增“信息科技管理”要素,形成“公司治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信息科技管理”5个评级维度,分值权重分别为20%、15%、30%、25%、10%,形成更鲜明的监管导向。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点评 《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的修订与发布,在于引导并督促金融租赁公司强化信息科技管理,持续完善信息科技系统建设,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积极布局数字金融领域,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险集团集中度风险监管指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保险集团集中度风险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引导保险集团建立审慎经营理念,加强集中度风险管理,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指引》明确,集中度风险管理需遵循审慎性原则、匹配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动态性原则,要求在并表管理基础上,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穿透原则对集中度风险进行管理。规范集中度风险管理流程,要求保险集团建立包括集中度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报告等在内的集中度风险管理流程。 (金融监管总局) 点评 《指引》为保险集团提供系统化指导,对提升集中度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推动保险集团加强风险管理的有力举措。 二、观点聚焦 (一)吴晓求:建立一套常态化的流动性储备预期机制 12月29日,在2024全球PE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在主旨发言时提出,为防范出现巨大不确定性,我国的股票市场需要建立一套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 “这里不是特指‘平准基金’,我想表达的是,我们需要形成一种市场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特别是当我们的股票市场出现重大风险的时候,这种常态化的机制能够自动地稳定市场情绪,让大家有预期和信心底线。”吴晓求解释道。 (新京报) (二)刘尚希:财政成为隐形的“货币水龙头” 在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分析财政与货币的关系。他表示,财政收支直接嵌入基础货币投放和回收过程,财政成为另一个隐形的“货币水龙头”,“财政收入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具有紧缩效应,财政支出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具有扩张效应,其净效应取决于是财政盈余还是财政赤字。” (中国青年报)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