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系列报告 >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12期​
Home > SeriesReport >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12期​

【周报】每周监管资讯 2025年第12期​

2025年03月31日

一、监管动态

(一)人民银行:推动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约束相容的金融风险处置责任机制

3月28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金融稳定工作,分析当前金融形势,安排下一阶段金融稳定工作。

会议强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系统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做好2025年金融稳定工作。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及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强化科技赋能,持续优化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框架,完善系统性风险评估和认定机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约束相容的金融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人民银行)

点评

人民银行积极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丰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箱,充实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化险资源,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二)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根据中国证监会28日披露的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已经中国证监会2025年第2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是在对原文件修订基础上所形成,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强化风险揭示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可能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上市时未盈利且上市后也仍未盈利的,应当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以及对公司的影响。二是明确行业经营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应当结合所属行业的特点,充分披露与自身业务相关的行业信息和公司的经营性信息,便于投资者合理决策。三是明确非交易时段发布信息的要求。上市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确有需要的,可以在非交易时段对外发布重大信息,但应当在下一交易时段开始前披露相关公告等。

(证监会)

点评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强调公司治理、募集资金使用等重点信息披露要求,并做好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披质量和透明度,更好满足投资者需求。

(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方案》共七个部分,二十条。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了银行业保险业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工作思路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第二部分为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支持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服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强服务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能力,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持续健康发展,持续推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第三部分为加强对养老产业的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要求加大银发经济领域信贷供给,丰富股权和债权投资方式,加强养老产业保险保障。第四部分为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水平。要求扩大老年群体保障覆盖面,优化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维护老年群体金融权益。第五部分为健全养老金融业务内部治理体系。要求完善组织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加快数字化转型。第六部分为加强和改进养老金融业务监管。要求修订完善制度规则,加强和改进监管,持续规范市场秩序。第七部分为构建多方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金融监管总局)

点评

《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立足广大人民群众和银发经济经营主体多样化养老金融需求,旨在对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和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更好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作出部署。

二、观点聚焦

(一)吴晓求:要以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消费约束

3月25日至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中国经济在过去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当前面临四大主要挑战。第一是消费需求不足,尽管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刺激消费,但消费的刺激以收入增长和就业稳定为前提。吴晓求表示,中国过去是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目前这一模式要调整到以消费需求包括出口拉动的模式中。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很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比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解除人们消费的约束,这需要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也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第二是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出生率不乐观,这对中国经济是一个潜在、长期的约束。第三是债务水平较高,未来如何在防范债务风险的同时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政策的高度协调才能完成。第四是用有效的政策,包括营商环境,完善的法治,让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在内的企业主体有信心,能够让资本留下来不流出去,这也是未来改革的重要任务。

吴晓求同时指出,中国经济最新的动能依靠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的升级迭代和结构转型,以及改善外部环境,扩大外部需求和消费需求等。现在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金融界)

(二)刘尚希:数字经济重塑劳动关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表示,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平台化。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之际,传统的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深刻改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再像传统工人那样受雇于一个固定企业,一个固定岗位(工位),而是通过平台自主接单后,自行决定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地点。“这种就业模式的变化带来了自由度的提升,但同时也让传统的社保制度难以适用。”刘尚希说。

刘尚希介绍,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清晰稳定,劳动合同明确了雇佣双方的责任,社保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然而,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者与平台的关系并非传统的劳动合同关系,而更像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

刘尚希指出,这种变化使得现有的劳动法和社保制度难以适用,导致许多灵活就业人员被排除在社保体系之外。现行法律要么无法涵盖他们的特殊性,要么在实际执行时难以落地,这使得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