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债券论坛 > 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
Home > Metting > BOND FORUMS > 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

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

  • 简介:
  • 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将于2021年1月12日(周二)上午9点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双循环:新格局·新机遇”。

邢自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非常荣幸参加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今年因为防控疫情,我们转成了线上的模式,反而柳暗花明,各地听众都能得以参加,所以刚才有机会聆听和学习了李扬理事长、周所长、朱民院长等智库的领头人和市场参与者工银理财,对于今年债券发展和机遇的分析,受益良多。

我从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的视角,给大家补充一些观点,特别全球和中国2021年复苏的势头,利率、汇率、资本市场的一些变化。重点想讲的是三对矛盾和变化:第一个矛盾和变化,中国和世界长期来讲,利率中枢似乎在逐步下行,但短期内则面临着疫情之后的刺激政策退出和美国通货膨胀的周期性上扬带来的利率回升。第二个矛盾和变化,全球经济思潮在疫情后时代剧变,过去贸易全球化、科技巨头化、企业大型化的趋势或逆转,面临着“三去”,生产率的增长变缓,通胀卷土重来。第三个矛盾和变化,中国面临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逆全球化的压力,能否继续制造业升级、科技自主化和人民币资产国际化,将成为未来十年的关键。

一、全球经济将同步复苏

2020年一个关键词是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然而2021年新的变化是全球同步复苏,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可能都会参与到下一阶段的经济复苏,双方增长的差距会缩小。首当其冲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今年会迎头赶上,经济强势复苏。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疫苗有效果,第二是政策有力度,第三是居民有余粮。

第一个疫苗有效果。目前,西方经济体的若干疫苗,从三期结果的角度来看还是比较顺利的,有望在二、三季度开始广泛接种疫苗,使得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在今年有望恢复。

第二个政策有力度。美国刚刚大选最终尘埃落定,佐治亚州参议员的议席落到了民主党手中,出现了一个蓝色浪潮,即民主党控制了国会参众两院,再叠加拜登当选总统,这一政治格局更容易推出更大规模刺激政策。我们判断,今年一季度拜登政府可能再推出高达一万亿美元疫情纾困方案,主要针对消费者、小企业和公共机构;今年下半年则有可能试图推出关于基础设施和医疗方面的长期刺激方案,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这么高的政策支出力度,使得美国今年财政赤字还会保持在15%左右的高位,跟2020年可以比肩,都是二战以来美国最大幅度的财政刺激,所以政策有力度。

第三个是美国的居民部门现在手中有余粮。2020年财政刺激发放居民补贴、兼以经济缓慢复苏,美国居民收入当前已经回升到了疫情钱的水平。然而老百姓却花不出去这些钱,因为疫情家里蹲,不能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所以相比于正常年份,目前额外的储蓄高达14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年消费量的7个百分点,这些额外储蓄,在2021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有望被进一步释放出来。

所以这三个因素——疫苗有效果、政策有力度、居民有余粮,确保了美国经济在今年会继续强势复苏。所以2020年中国是先进先出,风景这边独好,2021年可能是共同把这个蛋糕做大,全球同步复苏。

美国为什么要保持这么高的财政刺激力度,很重要的背景在于,美国政策的重心逐步转向缓解当前其贫富差距、社会问题。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失业依然比较高的局面,美国不惜保持高财政赤字,货币政策也易放难收,政策的重心不仅仅是看经济GDP产出。过去,当美国的产出缺口弥合了,也就是说经济回到了潜在增长,其政策可能就逐步的退出、收紧、加息,但是,疫情以来,美国的货币政策官方的框架已经逐步的改变,可以容忍更大程度的、更长时间的通货膨胀上升。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政策重心转向了保证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而非只是保产出。美国在今年下半年GDP就会回到疫情之前的增长轨迹。然而中低收入群体由于本次疫情就业受到重大冲击,由于技能所限再就业难度也相对比较高,所以美国中低收入群体失业率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旷日持久。正因为此,新一届美国政府还会推出比较大规模的财政刺激,甚至这种财政政策高扩张的实验,将来或会成为一种常态。这就带来了我们讨论的第二个矛盾,长期来看,到底通胀会不会卷土重来?

......

实录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