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媒体报道 > “疫情背景下的中欧经济与合作”国际研讨会举行
Home > MediaCoverage > “疫情背景下的中欧经济与合作”国际研讨会举行

“疫情背景下的中欧经济与合作”国际研讨会举行

2020-09-24 2020年09月24日

疫情下的中欧经济合作有利于世界

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中东欧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疫情背景下的中欧经济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与会的十几位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陷入严重衰退的困难时刻,中欧加强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各自快速恢复经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经济的未来。中欧未来应秉持开放合作的原则,通过沟通磋商促进经济合作,特别是在相互投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气候变化、伊朗问题等领域,双方可着力深挖合作空间。

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指出,当前无论是恢复经济,还是推动完善国际经济秩序,中国与欧洲都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和比以往更迫切的合作需求。中欧深化合作利于双方,也利于世界。中欧应更多视对方为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在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之际,中欧应以各自新一轮中期规划为契机,以战略胆识把握大势,推动双方合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1.png

欧洲大学研究院校长雷诺·德乌斯从欧洲国家抗疫的过程角度分析了国际合作抗疫的必要性。他指出,在欧洲发生疫情的前几周,欧洲各国尽管有着几十年的合作经历,第一反应仍是关闭边境,各自保护自己国家的人民。随后,各国很快就发现这是行不通的,并在相互合作下达成了7500亿欧元的“恢复基金”。他表示,不能让危机离间世界各国的关系,为了成功抗击疫情,中欧之间必需进行合作已成为广泛共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也指出,战胜疫情及其带来的经济衰退需要国际合作,如果中欧不能达成合作共识,世界经济可能会陷入长期衰退。

疫情冲击下,中欧经济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许多与会学者将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衰退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指出,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二十国集团等框架下进行了很好的合作,而当前美国却奉行单边主义,不断破坏国际合作抗疫。华沙大学教授博格丹·古拉尔赤克表示,当前的“脱钩”言论甚至发展成为了“新冷战”,这是非常危险的。他还指出,除了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还有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需要人们及时思考,中欧在这些领域也有合作空间。

中欧经济合作有着深厚的基础。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出口目的国,上半年中欧贸易额同比增长2.2%。匈牙利央行国际货币政策分析和经济学培训司长克里斯托夫·莱曼指出,中国较好地控制了疫情,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批评是不公平的,当前中国的经济复苏最为乐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指出,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繁荣的中国经济和欧洲经济都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在闭幕式致辞中指出,当前中欧合作面临新的复杂形势,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学界与智库界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国社会科学院愿加强研究,深化与欧洲学界智库界的交流,为促成中欧合作实现更多突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