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理层的共识。尽管中国央行曾尝试建立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但它并不是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首先需要明确选择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指标利率,隔夜回...
发展数字金融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一环。首先,基于数字金融领域前沿文献,对中国数字金融高速增长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将该现象的成因归结为金融压抑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企业家利用数字技术实施的流程创新和监管者相对包容的监管理念。随后,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变化给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速放缓、技术瓶颈凸显和监管趋于严格等新课题,并立足新阶段新形势,提出了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若干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南北差距快速扩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析可得数据发现,2021—2022年南北差距扭转了过去快速扩大的势头,南北差距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占比都有所下降。从行业看,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差距缩小是南北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从部门看,政府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的南北差距都有所缩小,但居民收入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结合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省份经济表现等,我国已充分认识到南北差距扩大问题并采取措施应对,加...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需构建以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利用金融手段实现资源的跨期、跨部门配置是助力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然举措。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科技金融的研究成果,首先,辨析了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概念;其次,评述了学界关于科技金融的定义,并评析了金融市场结构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再次,梳理了关于科技金融实践的学术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科...
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强劲增长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厘清其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是实现中国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表征数字经济的发展,基于2011—2019年286个地级市数据,构建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和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修正两阶段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其对于其他城市碳排放的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降低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电能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