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论文 > 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发展历程、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Home > Research > Paper > 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发展历程、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发展历程、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作者Author:张明 李明洲 2025-03-11 2025年03月11日
本文梳理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经验,回顾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历程,厘清处置方式,分析经营绩效。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监管引导下回归主业趋势加强,但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杠杆率显著提升,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突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支持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完善对资管公司统一的监管标准;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渠道;强化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力度。

一、当前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特点

当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中国金融业的一大任务。主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分布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与中小金融机构三大领域。房地产风险主要表现在,各线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压力较大,头部民营开发商面临流动性不足与资不抵债双重挑战,三四线城市未来商品房去化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在土地出让金收入发生趋势性萎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各类债务攀升明显,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目前还本付息压力更大,其中隐性债务是重中之重。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端不良资产占比上升,优质资产越来越匮乏,负债端融资成本高居不下,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期限错配相当显著。

此外,上述三大风险之间还呈现出彼此交织的特点。其一,由于与房地产相关税费占到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因此,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性下行是导致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与基金性收入锐减的主要原因,换言之,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其二,针对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来源,而房地产与地方债风险上升,也是中小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上行的主要原因,换言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与地方债风险暴露的结果。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计自然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而如图1所示,当前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要显著低于2008年之前的时期;第二,从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而言,截止2024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率最高为农商行(3.04%),之后分别为城商行(1.82%)与民营银行(1.79%),相比之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25%、1.25%与1.10%;第三,最近五年来,大多数类型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

45.png

当前的不良贷款率可能明显低估了真实的不良贷款规模。一方面,在银行贷款五级分类中,只有被列入次级类、可疑类与损失类的贷款才会被归为不良贷款,因此商业银行通常会把一些不良贷款放在关注类贷款,这不会导致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尽管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房地产价格显著下行,但由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并未做到“以市定价”(Mark to Market),导致真实的资产损失并未在账面上表现出来。

在首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被列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AMC)作为专业处置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在历史上成功地化解了大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而且有望在未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进程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首先回顾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发展历程,包括四大AMC的发展阶段、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及经营绩效,其次梳理国际不良资产处置经验,最后是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

......

学术论文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