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4季度“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报告发布。该指数于2018年10月首次推出,目前已经持续七个季度。虽然本期由于数据获取问题而有一定滞后性,但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基于比较和动态视角,仍然可以带给我们一系列重要思考。
人口增长向低度均衡路径收敛,是大规模工业化之后发达国家的普遍经历,现在和未来较长时期,中国将面临类似的局面,这是城市化发展和结构条件变化的必然。借助“公共政策—经济效率”的一体化协调,实现低度均衡路径上人口增长的补偿,以免人口增长长期滑出合意的均衡路径。为了实现城市化阶段的发展可持续性,人口质量问题无疑是政策优先选项,唯此才有望实现“经济效率—民生保障”的良性循环。政策次序上以人口质量提升为先、兼...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居民融资主要以经营性融资为主,消费性融资占比较小; 1997 年之后,中国居民融资进入高速成长期,并呈多元化发展,融资结构向住房融资和狭义消费融资倾斜; 2009 年以后,在金融新业态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中国居民融资进入创新变革时期,居民经营性融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性融资从野蛮扩张逐渐到合规发展。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居民杠杆率高企与融资供给不足并存、居民金融素养不高与征信体系...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风险。历史上的诸多案例表明,即使是临时性的危机举措,有时也会带来长期效应。在走向赤字货币化之前,除现有的政策空间外,还有诸多替代方案可供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较大冲击的同时,也对金融服务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支撑金融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设施,支付行业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支付清算体系应顺势发展,坚持不断推动数字化时代的“自我赋能”,更好应对短期与中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