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NIFD季报】2021Q1 中国宏观金融
由于2020年1季度疫情对经济巨大冲击形成的基数效应,2021年1季度延续了去年3季度以来的反弹态势。然而,从实际GDP、投资、特别是消费等主要指标看,经济尚未回到疫情爆发前的长期增长路径,反弹力度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与此同时,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步暴露,居民负债快速增加,推动了房地产销售的火爆行情。
当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特征,一是投资仍处于复苏阶段,三个产业的两年平均增速较疫情前的长期增长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二是出口反弹远超疫情前水平,整体贸易格局回稳向好;三是消费反弹难掩疲弱,各项与消费相关的物价指标都呈现通货紧缩的态势,居民收入和支出的修复均不及疫情前水平。
1季度的融资环境以信用“收缩”为主线,主要是融资规模方面的收缩,信贷增速小幅回落,债券增速从疫情期间的快速扩张回归常态,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信用规模增速降幅再加深。分部门来看,企业部门信用增速延续回落,债券市场中地方国企违约明显增多。企业中长期贷款进一步提速,主要与贷款展期、贷款续作、放贷节奏前倾等因素有关。制造业大中小企业复苏出现明显分化,中型企业经营受到的影响相对最大,小型企业的表现相对强势,大型企业对于需求恢复持有乐观预期。政府部门信用增长自2019年4季度以来首次降速,表达出积极财政政策回归常态的信号,但城投债发行提速。城投债与地方政府债的未来兑付高峰存在高度重合,未来将加大地方政府的还款压力。居民部门信用增速达到2019年2月份以来最高,短期和中长期消费贷款的走势继续分化,短期和中长期经营贷款延续了疫情以来高速增长的趋势。居民信用高增与房地产市场火爆不无关系,房地产泡沫进一步扩张,热点城市的楼市调控还需再升级。
今年以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际大宗商品涨价推动PPI大幅反弹。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两次PPI由负转正并大幅反弹的现象,人口格局是PPI能否向CPI传导的关键。当前老龄化趋势加上居民收入长期增长乏力,消费潜力下降。因此,我国并不具备通胀基础,此轮成本推动型的PPI反弹与疲软的内需并不匹配。预计二季度PPI影响叠加CPI翘尾因素正向影响会推动CPI小幅上行,但是难以改变CPI的长期通缩趋势。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