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至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周期性转变,且这一转变也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策略从旧“三位一体”到新“三位一体”的结构性转变。以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爆发为特征的全球新变局既给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安全带来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为应对新挑战及把握新机遇,中国央行应再次对人民币国际化策略进行扩展与改良,实施以“大力推动人民币在跨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计价与结算、加大在国内市场...
本轮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根源是:房地产市场长期拐点来临与以“三高”模式为典型的地产资本无序扩张激烈碰撞,同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放大了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产生了严重的外溢效应,影响到金融市场、上下游企业以及财政体系。由于地产金融化的特点,其最初表现为流动性风险,监管当局采取了引导市场预期和信贷托底方式应对,取得了一定效果。从长期看房地产走向新发展模式成为必然,本文对金融促进房地产转型提出了相关建议。
“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点方向。要推动我国金融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努力优化金融科技生态这一创新“土壤”。本文首先对“金融科技生态”的内涵进行界定;之后提出金融科技生态体系的理论架构,将其归纳为“5+1”模式,即“五个层次+环境要素”;最后基于金融科技生态体系理论架构,结合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实践,分别从基础层、技术层、业务层、客户层、监管层、环...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下剩余权利配置的视角出发,对金融监管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阐释。金融监管可以看作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隐性契约。由于监管规则无法覆盖全部相关情境和存在未来修改的可能,这种隐性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因此隐含着相应的剩余权利空间。金融科技的颠覆性创新性质导致上述剩余权利空间急剧扩大,并且难以基于监管者的传统经验来加以处理。通过监管双方之间动态的谈判过程,监管沙盒可以避免创新者在资源投入和信息披露...
本文结合行为金融和计算实验方法建立包含三类交易模式的异质跨期人工金融市场,分别在期望效用和前景理论框架下描述投资者决策方式对资产价格波动特征的影响。其中,基于前景理论框架的情绪交易包含二维风险态度、参考点效应、主观概率扭曲等多种心理因素。通过与上证50ETF波动特征的对比,本文验证了该模型对于异象观测的有效性;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模型中市场环境和心理参数是价格波动特征改变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