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与体制创新:不完全契约视角

    全文Detail >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下剩余权利配置的视角出发,对金融监管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阐释。金融监管可以看作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隐性契约。由于监管规则无法覆盖全部相关情境和存在未来修改的可能,这种隐性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因此隐含着相应的剩余权利空间。金融科技的颠覆性创新性质导致上述剩余权利空间急剧扩大,并且难以基于监管者的传统经验来加以处理。通过监管双方之间动态的谈判过程,监管沙盒可以避免创新者在资源投入和信息披露...

    胡滨   2022年11月16日

    全文Detail >

    胡滨   2022年11月16日

  • 异质性主体下市场波动异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基于计算金融的方法

    全文Detail >

    本文结合行为金融和计算实验方法建立包含三类交易模式的异质跨期人工金融市场,分别在期望效用和前景理论框架下描述投资者决策方式对资产价格波动特征的影响。其中,基于前景理论框架的情绪交易包含二维风险态度、参考点效应、主观概率扭曲等多种心理因素。通过与上证50ETF波动特征的对比,本文验证了该模型对于异象观测的有效性;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模型中市场环境和心理参数是价格波动特征改变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本文...

    胡志浩   2022年11月15日

    全文Detail >

    胡志浩   2022年11月15日

  • 中国经济绿色转型路径、结构与治理

    全文Detail >

    文章基于对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现实考察,从绿色转型成本—产业转型升级收益入手,对比发达经济体总量治理与中国分类治理的实践,构建研究框架,分析绿色转型过程中资源再配置的摩擦成本和如何实现效率补偿,讨论中国绿色转型的路径、结构、顺序和公共政策。文章认为,中国为实现绿色转型的平稳化过渡,必须引入关于结构性的讨论,降低转型中的结构性摩擦,不能仅关注总量减排。中国的绿色转型涉及新旧能源(及相关产业链)替代、产...

    张平   2022年10月24日

    全文Detail >

    张平   2022年10月24日

  • 金融结构特征与金融体系发展:大国的比较

    全文Detail >

    各国金融机构特征及金融体系发展路径有着显著差异,看清这些差异并探究其主要决定因素有助于理解中国近30 年来金融发展路径背后的逻辑并为今后的金融制度设计提供参考。纵观历史,一个高效的金融结构必然是金融演进客观规律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适应性选择,各国金融结构的差异也普遍来自于其不同发展阶段及经济特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金融资产负债表存量角度分析了中国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特征,并总结出...

    刘磊   2022年10月20日

    全文Detail >

    刘磊   2022年10月20日

  • 金融科技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机理与建议

    全文Detail >

    金融科技应用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推动作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好的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国内金融市场需求,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对外开放。当前,金融科技助力双循环建设还需防范新技术运用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及垄断问题等。我国应继续加强对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支持,提升保障金融科技安全、高效发展的监管能力,注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支...

    尹振涛   2022年10月11日

    全文Detail >

    尹振涛   2022年10月11日

  • ««
  • «
  •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