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兰考金融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2014年3月,兰考县以“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郑重承诺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7年2月27日成功脱贫。在兰考县“五轮驱动”(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科技带动与金融撬动)的扶贫脱贫工作中,以金融扶贫新模式加大融资力度,助力产业发展、企业发展,是实现兰考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其中,一个成功实践就是,兰考县政府借助普惠金融改革实验区的制度优势,构建了“一平台四体系”的普惠金融扶贫体系以及三类十二种金融扶贫产品体系。
一、金融扶贫组织体系:一平台四体系
2016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等监管和职能部门印发《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兰考县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此为基础,经过积极探索,兰考实验区搭建了“一平台四体系”的普惠金融扶贫模式。“一平台”即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推出“普惠金融一网通”微信公众服务号,2017年10月升级为“普惠通APP”,打造一站式线上“金融超市”,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四体系”:一是普惠授信体系,将信贷前置,创新“信贷+信用”,推出普惠授信贷款,即对全部农户无差别、无条件普遍授信3万元(农商行提高至5万元,目前拟对产业发展好的村提高至5万~3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年利率最高不超过6.75%。农户只要有正当生产经营项目、无不良信用记录、无不良嗜好即可启用授信。二是信用体系,成立信用信息中心,依托省农户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采集、录入农户社会信用信息,组织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企业评定。三是金融服务体系,将普惠金融内嵌于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打造“基层党建+就业扶贫+普惠金融”三位一体服务平台。提供“4+X”金融服务,其中的“4”即贷前推荐和贷后协助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和失信联合惩戒、数字普惠金融推广和基础金融服务、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和政策宣传;“X”即银行、保险机构特色金融服务,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四是风险防控体系,兰考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金、还贷周转金。银行、政府、保险、担保四方分段分担风险。
围绕实验区“一平台四体系”模式构建和实验区建设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兰考县确定了普惠金融扶贫工作的“12345”兰考样板。具体而言,第一,明确“一个目标”,即把兰考建成为全国普惠金融的改革先行区、创新示范区、运行安全区,为贫困县域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第二,组建“两个机构”,一是成立县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组建普惠金融改革实验区管委会。第三,打造“三级体系”,将普惠金融内嵌于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在县城设立兰考县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在乡镇设立乡普惠金融服务站、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打造“基层党建+就业扶贫+普惠金融”三位一体服务平台。第四,推广“四种产品”,分别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信用贷、针对一般农户的普惠受信贷、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微企业的“三位一体”贷款以及针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大额信贷需求的产业链融资模式。第五,提供“五重保障”,如人力保障、产业发展支撑、政策激励引导、搭建要素平台和强化能力建设等。
二、金融扶贫产品体系:无缝精准服务
兰考县政府将扶贫对象分为已脱贫户和未脱贫户两类,其中未脱贫户又分为一般贫困户和兜底贫困户。针对三类不同程度的贫苦户,兰考设计不同的产品体系,实现无缝精准扶贫服务。
第一,三级信用分类。为对已脱贫户进行再帮扶,支持他们加快产业发展致富奔小康,2016年10月,实行“信用+信贷”联动机制,成立县、乡、村三级信用评级委员会,依托信用信息中心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脱贫户开展(A、AA、AAA)三个等级的信用评定,通过银行授信,可分别申请3万元、5万元、8万元的贷款额度并享受政府贴息。通过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机制,使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落实到人。已脱贫农户获得产业发展信用贷后,1年内信用记录良好的,等级为A和AA的,可提高一个信用等级,等级为AAA的,可提高授信额度;每年在村庄的显著位置张贴已脱贫农户守信光荣榜;产业发展良好的,县政府每年给予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其中三个信用等级的分类标准如下:以“三好三强”(遵纪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团结好;责任意识强、信用观念强、履约保障强)、“三有三无”(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致富项目;无赌博、吸毒、嫖娼等不良行为,无拖欠贷款本息、被列入贷款黑名单的记录,无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等为主要内容,品德良好、具备基本劳动能力、无违法乱纪行为、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可评为A级。综合考虑贫困户的资产、收入、负债、经营情况以及以往的贷款记录等因素,可分别评为AA级、AAA级。对已评定信用等级的贫困户统一颁发相对应信用等级的牌匾与证书。
第二,“X位一体”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兰考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研究落实“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和“新三位一体”等。2015年6月,探索构建了政府、金融、企业“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2016年3月,在“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引入保险机制,建立了政府、银行、企业、保险“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新机制,再者,在“三位一体”的基础上推出“新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政府的定位主要是提供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保险公司则是对贷款主体的贷款进行保险,商业银行的定位是提供信用支持即贷款,企业重在提供就业岗位或捐赠扶贫资金,如“新三位一体”中要求贷款主体应将贷款金额的5%捐赠给推荐乡镇(街道)作为扶贫资金或每10万元带动1个贫困户就业,且就业时间不低于6个月,月工资不低于2000元。贷款企业吸纳部分贫困户,扣除吸纳贫困户人口(10万/人)的贷款部分,按照剩余贷款额度的5%捐赠扶贫基金给乡镇(街道)。
第三,信用风险方式。在建立产业信用贷的风险防范机制方面,兰考县政府的主要做法有建立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建立风险补偿和周转机制以及建立风险熔断机制和加强惩戒力度等。其一,运行主体是设立的兰考县兴兰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考县兴农公司”);其二,运作模式是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兰考县兴农公司签订合作服务协议后成为合作银行;其三,初定的还贷周转金规模为2000万元人民币,根据业务开展情况,还可适当调整规模;其四,申请条件有五,其中有普惠授信、“三位一体”“四位一体”、阐发发展信用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信贷模式支持的企业(农户)等;其五,资金使用有偿、有上限且只能用于“还旧续贷”,对企业而言的有偿使用利率为10个工作日内按每天0.05%计收企业利息,超过10个工作日按每天0.1%计收企业利息,所得利息用于兴农公司的日常办公费及工资开销等,最长期限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
第四,公益扶贫模式。联合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等群体组织,调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的热情,以爱心超市为平台,将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有效解决供需不精准,以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巧媳妇工程、助学工程为支撑,深入解决社会发展多元化、群众需要多样化等问题,探索建立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升“精气神”的社会治理长效机制。
三、启示和建议
对政府部门而言,第一,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建立独具特色的金融扶贫体系,如兰考的“一平台四体系”模式等。第二,以贷养贫,如在“X位一体”模式中,我们看到对贷款主体的要求是捐助扶贫基金或安排扶贫就业,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可以是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优化调整贷款主体的“要我扶”为“我要扶”,即提高贷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以企业为中心,进一步优化金融扶贫体系。事实上,贫困户的造血能力远低于企业的造血能力,所以针对贫困户的贷款使用效率不高,有的甚至会造成资金空转,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设计金融扶贫方案过程中,要抓住企业这个牛鼻子,构建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企业对贫困户的金融或公益扶贫模式,典型案例如前述兰考的公益扶贫模式或贵州六盘水的“三变模式”等。
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而言,第一,在贫困户细分的基础上优化金融扶贫产品体系,这是“金融扶贫需求产品化”的要义所在,目前兰考可供借鉴的层面是贫困户分类和三等信用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设计不同的金融扶贫产品,当然,可以借助外部机构联合研发相关产品,这是“金融扶贫产品需求交易化”的要义所在。第二,以贷养信的弯道超车模式,做好金融扶贫的前提是信用体系建设,如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镇等,这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如农信社体系利用十年时间建立的信用系统等。对缺乏长期积累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而言,可以借鉴兰考普惠授信贷的“信用+信贷”以贷养信模式,以此反向甄别农户的信用水平。第三,提高不良容忍度以及推行科学合理的尽职免责制度等以提高覆盖率和户贷率。兰考县银监办要对涉农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提高2个百分点,在无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章行为的前提下,对于非因银行工作人员道德风险、重大过失而形成的不良贷款,可免予追究相关信贷人员的合规责任。
金融扶贫是全国脱贫攻坚整体系统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整合财政与金融资金、协调政府与市场资源、打通企业与农户要素,从而实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