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研究 > 研究评论 > 从远东中心到全球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与跃迁 ——发展标金市场的历史智慧与现实选择
Home > Research > Research Comment > 从远东中心到全球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与跃迁 ——发展标金市场的历史智慧与现实选择

从远东中心到全球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与跃迁 ——发展标金市场的历史智慧与现实选择

作者Author:徐义国 2020-11-23 2020年11月23日
2020年,上海已基本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近百年前,标金市场、条银市场和外汇市场共同构成了当时上海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三位一体”,其中,标金市场的作用和地位最为显要。从标金市场着眼,凝练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脉络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启示性贡献:第一,黄金市场的发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也会引领人民币国际化,二者呈显著的“共生关系”;第二,应完善黄金交易的市场、机构与产品体系,在扩大现货交易对外开放成果的同时试点衍生品交易的对外开放;第三,应积极优化监管机制及风控体系,推行属地监管或统一监管,择机合并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业务,注重把握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主动权。

近代上海之所以成就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夤缘于其某项独特的功能禀赋为国际金融资本所青睐并在一定时空内不可替代,即金银汇兑的平价机制 。中国以银本位为核心的货币体系与世界以黄金为本位的国家进行货币兑换和清算的需要,孳生了中国的标金市场和条银市场,连同外汇市场,将近代上海塑造成为三位一体的国际金融市场,通过多角套汇,将上海的国际汇兑市场与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全球市场紧密关联,近代上海进一步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场所,上海远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由此筑就。目前的上海已基本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相较于上海远东国际金融中心(下称“远东中心”)的演进脉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在很多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但同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当时的中国金市是全球范围内唯一的可利用金银比价进行投机的市场。作为远东中心的“王牌”,标金市场的形成机理、演进逻辑及其交易机制、自律管理等经验对当下国内黄金市场的发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2020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即“金融30条”)及7月印发的《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即“22条举措”)等文件精神,随着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次第展开及一体化建设的纵深推进,立足于更加高远的新起点,凝聚历史智慧,谋划和瞻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2020时期的新愿景,定能超越远东中心曾经开创的辉煌,实现“全球中心”的能级跃迁。

一、远东中心的形成机理与演进逻辑

晚清政府积弱难返,虽有意效仿西方,但无力真正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洋政府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全然丧失了中央政府的威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通过制定金融法规构建金融制度体系、规范金融市场;通过设立中央银行,逐步形成以“四行两局”为主的国家金融体系;通过“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统一货币制度,确立了新式银行在金融业的主导地位。这些措施为上海远东中心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必要的制度环境和生态基础。

(一)得天独厚的经济社会条件

1.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战线东进,兵祸蔓延,很多地主富商陆续移居上海租界,上海租界开始由单一的外国人居住地转变为华洋杂居的特殊区域,实现了消费客群乃至投资者的高度集聚,这些人不仅存钱到钱庄,同时还独资开设钱庄或投资于钱庄。

2.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时期,京津一带的金融机构被殃及颇深,上海则在“东南互保”下得以庇护安好。其间,债赔款项汇集上海,1895—1896年由各省票号汇沪款项仅为1374万两,1911年便达到9400万两 ,正所谓“商人集则商市兴,财富集则金融裕”。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榨,中国民族工商业得以快速发展,银行钱庄亦进入“黄金时期”。但在北洋政府控制下的其他地区,或苦于战火,或惮于苛征,此时的上海工商业则趁机完成了资本积累。

4.“五四”运动及“五卅”反帝斗争将中国的经济模式强行推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轨道,为国内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很多客户将外资银行的存款转入华资银行,极大促进了华资银行的扩张。

(二)雄踞榜首的的贸易体量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没有直接累及中国。中国对外贸易由20世纪初期的7.9亿元增加至30年代初的35.1亿元,其中的一半增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另一半增加于战后,上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上海的国内贸易规模也非常突出,1935—1936 年约是汉口的3倍,天津的4倍,广州的5倍,青岛的6倍 。在埠际贸易最大的15个口岸中,上海以外,长江领域占7个,上海同这7个城市的贸易量占其总量的70%以上,在以“黄金水道”著称的长江流域中,上海处于显著领先的龙头地位。由于上海兼具海陆交通的枢纽功能,对全国各地其他城市的辐射能力很大,各地(除东北外)向上海输出货物总量占其一半以上的有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6个城市。金融与贸易历来是相荣相生的关系,贸易中心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金融发展。

......

研究评论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