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含义、动因与风险
近年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金融科技活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产品和业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各类科技公司基于自身掌握的技术和数据开展类金融服务,这对传统金融体系带来冲击。毕马威(KPMG)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金额达到11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20%。[1]特别是,2019年6月,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发布了名为“Libra”(天秤币)的加密货币项目白皮书,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2]在这种背景下,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于2017年6月发布《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3],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BCBS)于2018年2月发布《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的影响》[1],就金融科技如何影响银行及银行监管提出了指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于2019年6月发布《金融科技:迄今为止的经验》,对金融科技的实践经验及政策含义进行了总结[2];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8月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3],确立了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原则和任务。
与实践和政策层面的蓬勃发展相比,与金融科技有关的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中国早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征及其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差异[4];近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特定主题,比如借款人的可信赖程度[5]、投资经验[6]、社交关系[7]等对P2P网贷行为的影响、金融科技如何影响银行行为[8]、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影响[9]等。与之相比,对金融科技的含义、驱动因素、风险特征等进行系统性理论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导致我们对很多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比如,金融科技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程度会如此之高?不同类型的金融科技活动在风险特征上存在哪些差异?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取“三分法”对金融科技的含义进行了新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回顾了金融科技的演进历史并分析了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同时讨论了金融与科技融合在中国的特殊背景。最后,结合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本文分析了不同维度金融科技的风险特征,最后给出了促进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
研究评论全部内容请详见附件。
作者相关研究
Author Related Research
相关研究中心成果
Relate ResearchCenter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