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会议 > 智库论坛 > 【会议预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开题会
Home > Metting > THINK TANK FORUMS > 【会议预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开题会

【会议预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开题会

  • 简介: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研究员领衔的《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重要意义、难点问题和机制创新研究》,定于2025年4月12日9:00-11:3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第一会议室召开开题会。

余永定:国家资产研究不仅可用于判断财政空间,也关系到未来增长潜力

4月12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重要意义、难点问题和机制创新研究”开题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项目首席专家张晓晶主持会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对项目进行了评议。

23.jpg

以下是余永定教授的发言:

首先说一点,张晓晶在《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里提到了一段话,我非常欣赏:“长期以来,综合国力比较都是以经济总量作为主要依据,但财富相比GDP在衡量一国综合实力方面无疑更具有代表性。……传统分析大都就债务论债务风险,而忽略了资产、财富等可以用于应对风险的经济资源存量。”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观点,我本人也非常赞成。

我结合课题评审的要求,提以下几个方面的想法:

第一,国家资产负债表能为财政政策扩张提供依据。我们衡量财政风险,一直以来主要使用三个指标:一是国债对GDP的比,二是地方债务对综合财力的比,三是债务对社会净资产的比。第一个没有问题,大家一直在用,而且有它的合理性。第二个是中国特色,恐怕要修改。拿这个指标限制,地方政府更不愿意干活了。第三个指标属于你们提到的宏观经济分析新范式。对于国债/GDP较高、但社会财富相当雄厚的国家,如果只看第一个指标,可能会得出他们不能搞扩张性财政的结论,但实际上,如果一个国家有大量可以变现或运用的财富,那就只是流动性问题,不一定是根本性的偿付能力问题。前段时间我去赤道几内亚时发现他们的外债对GDP比是70%,看上去很高,但他们拥有不少自然资源,只是这些资源往往不能直接变现或出售,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其债务风险大。这就说明,衡量债务风险的时候,分母(财富)有多大,能否变现,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研究社会性财富和国家资产,不仅仅是为了判断财政政策的运用空间,也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传统的增长潜力分析往往只用“资本、劳动、技术进步”这套生产函数。未来如果能把社会财富的各类要素更全面地放进模型当中,或许能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举个例子,萨默斯曾经说中国是“投资驱动”,我认为这要区分短期和长期。从长期来看,消费并不是生产函数的自变量,真正推动增长的是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考虑到我们有2035年人均收入翻番这样的政治目标,也面对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我们在评估中国未来潜在增速时,就应该更加系统地把社会财富的各方面要素都纳入分析。

第三,财富与幸福指数之间也存在关联。通过你们的研究,我们有大量的非常美丽的山川河流,可以加进去做中国的“幸福指数”。这里有口径也有计价的问题。在这里我也想提醒课题组,把课题研究价值的内在逻辑性加强一些。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幸福指数”。你们强调了关注存量与增量的互动,也要考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对幸福的追求,这也是推动宏观经济治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具体的文字你们回头再斟酌。

第四,资本测量难度很大,需要先厘清概念和测量方法。我对你们感到非常“同情”,资本太难测量了。我硕士论文做的就是资本测量,涉及到“两个剑桥之争”。罗宾逊夫人和萨缪尔森争了快二十年,实际争的就是资本能不能被“真实”度量。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一个哲学问题。然后是如何去度量的问题。究竟是用重置成本法还是收益现值法?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涉及土地价值估算时又更为复杂:解放前有土地私有制,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土地市场,改革开放后土地价格迅速上升,未来政策变化还可能继续推高土地价值。再比如,测算国际收支,美国净债务是多少,这个数字实际上都很难有精准的判断。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的建议是先把各种资产分门别类,每一大类都有相对清晰的定义、特点和衡量方法,再用一些相对稳定的指标或指数来体现价值变化。这样不仅有助于做国际比较,也能给国内的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更扎实的支撑。

我就讲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