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邮件推送
获取我们最新的更新
许宪春: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意义与面临的挑战
4月12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重要意义、难点问题和机制创新研究”开题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项目首席专家张晓晶主持会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对项目进行了评议。
以下是许宪春局长的发言:
感谢张晓晶所长邀请我参加“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的重要意义、难点问题和机制创新研究”开题会!我曾经多次应邀参加晓晶所长领衔的CNBS研究团队开展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发布会议,对这项研究工作有所了解。
由于缺乏国家资产负债表所能提供的存量指标,过去很长时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分析都以流量指标为主,有关宏观经济政策也主要建立在流量指标基础上,甚至一些流量指标,例如,国家统计局和人民银行联合编制的资金流量表指标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最近十多年来,晓晶所长研究团队持续开展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开发应用工作,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资料来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对编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开发应用进行了不断探索,弥补了我国资产负债存量指标的空白,提供了开发应用的经验。这项工作对于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我国的资产负债状况,对于相关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
下面我谈几点具体意见。
首先,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提供了一个国家的资产、负债和资产净值,即国民财富等存量指标,可以观察一个国家的资产、负债和国民财富规模有多大,资产规模、负债规模和负债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债务风险。其中国民财富这个存量指标,在某种意义上比GDP这样的流量指标更重要,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家底和实力,因为一个国家的家底和实力是靠历史积累下来的,GDP主要反映当期的生产成果,不能反映历史的积累,而国民财富则反映了历史的积累。第二,它提供了一个国家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指标,可以观察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是否合理,彼此之间是否匹配,为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供依据。第三,它提供了资产、负债和国民财富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情况,可以观察这种分配状况是否合理,为合理调整相应的分配状况提供依据。第四,它有助于促进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相结合,更准确完整地反映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为相应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好的支持。例如,针对当前我国面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国家资产负债表有助于从存量角度寻找解决路径。
其次,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面临诸多难点问题:一是资产负债范围的界定问题。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虽然对国家资产和负债范围进行了界定,但由于受资料来源等方面的限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按照国际标准的界定编制完整的资产负债表,不同国家(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在编制本国资产负债表时关于资产负债范围的界定几乎都是不一样的,需在可行性和与国际标准对接之间寻求平衡。二是资产负债的估价问题。尤其是土地、能源和矿产、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其估价难度非常大。三是资料来源问题。许多类型资产和负债的资料来源获取存在困难。四是汇率变化带来的国际比较问题。在跨国比较中,汇率波动会显著影响资产、负债和国民财富的可比性,这个问题前几位专家都提到过。
最后,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面临新的挑战:自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国民账户体系(2008)》(简称2008年SNA)颁布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特点,全球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2008年SNA带来挑战。为了推动国际标准不断改进完善,适应新的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联合国于2020年启动2008年SNA的修订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2025年3月,第56届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2025年SNA,并建议在2030年左右正式实施。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对2025年SNA的若干重要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准备出一个系列研究成果,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国家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2025年SNA对2008年SNA的修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全球化、数字化、福祉和可持续性,其中数字化修订方面涉及到把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范围,福祉和可持续性修订方面对自然资源的范围和分类作出重要调整。
关于数据资产。首先,2025年SNA明确了数据的概念。2025年SNA指出,数据是指通过访问和观察现象而产生并以数字格式记录、组织和存储,且在生产活动中能够为生产者提供经济效益的信息内容。这个概念界定涉及三个要点:第一是生产性,即数据是生产活动的结果。数据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据资产属于生产资产,作为生产资产,其支出就要作为固定资本形成纳入GDP。未来数据资产对GDP的影响将不亚于研究与开发,甚至会比研发更重要;第二是收益性,即数据能够为生产者提供经济收益;第三是数字化形式,即将数据限定在数字化范围内,非数字化形式的数据被排除在数据范围之外。其次,2025年SNA明确了如何对数据资产进行估价。数据可分为自产自用型和市场销售型两类,2025年SNA建议对自产自用型数据采取总成本法进行估价;对市场销售型数据采用市场价格进行估价。虽然新的国际标准提出了上述估价原则,但由于数据资产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在实践中关于数据资产的估价存在很多困难,需要探索的东西非常多,建议课题组加强研究。此外,我想强调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数据资产研究。我国有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市场,我国的数据规模非常之大,我国的企业和政府在数据资产上的投资非常大,数据资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它是我国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关于自然资源。2025年SNA对自然资源(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范围和分类进行了重要调整,其中分类方面,将自然资源划分为土地、矿产和能源储备、生物资源、水资源、其他自然资源。其中,矿产和能源储备区分为不可再生矿产和能源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生物资源区分为生产重复性产出的生物资源、生产一次性产出的生物资源和培育性生物资源在制品;其他自然资源区分为无线电频谱、自然资源使用许可等。本次国际标准的修订以数字化、全球化、福祉和可持续性为主题,对自然资源的范围和分类进行调整正是紧扣可持续性这一主题。这一变化对我国未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具有重大影响,既要考虑自然资源入表的可行路径,也要注意与其他国家在范围上的可比性等问题。
总的来说,本课题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完善、数据开发应用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重要性不容低估。张晓晶团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应用方面非常强,这是值得实际工作部门重点学习的方面。